健身和健美業的正式發展已經接近百年之久,這期間涌現出太多著名的健身明星。他們肌肉發達,充滿力量感與美感,其中一個叫阿諾德·施瓦辛格的人,在世界健美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施瓦辛格可以稱得上是健身界的靈魂人物,有太多年輕人受到他的啟發而去健身,他自己也因為練出了一身強壯的肌肉和獲得的榮譽而感到自豪,其中最滿意的肌肉就是他寬厚碩大的胸肌和粗壯的肱二頭肌。
這位健身界的傳奇人物,他的肱二頭肌無話可說、近乎完美,但鮮有人知道他訓練二頭肌的一個關鍵性動作卻是跟建筑工人學的。健身增肌離不開持續的訓練,更離不開不斷地學習和更新健身知識。最有效的健身動作有時候不是來源于書本,而是來自于生活當中。
施瓦辛格就是這麼善于發現和學習,一次偶然的發現改變了他對二頭肌常規訓練的認識。他發現另外一群同樣擁有一身肌肉的人——建筑工人。這些工人的肱二頭肌很發達,又不失美感,二頭肌的肌峰尤其高聳,著實要比在健身房練出來的更好看,由此他開始了進一步的觀察。
結果自然是讓施瓦辛格受益匪淺。建筑工人在工地上除了搬磚之外,還有一項頻率極高的工作,就是擰螺絲,在那個年代沒有現代化輔助擰螺絲的工具,純靠手工。正是這個「擰」的動作使工人們的二頭肌得到了充分的、特殊的刺激,從而變得發達、高聳。這擰的動作過渡到健身訓練這里來就演變成了內旋前臂,使二頭肌做到極致收縮。
了解這個動作的具體做法并不難,讀者可以自己做實驗。讓右臂或者左臂彎曲成90度,手握拳大拇指朝上,然后向右反轉拳頭,重復這個動作,然后另一只手捏在肱二頭肌上感受發力,你會感受到肱二頭肌收縮的很實在,有健身習慣的人感受會更明顯。這就是施瓦辛格從「擰」這個動作得到啟發,可以使用啞鈴運用這個動作做肱二頭肌彎舉的訓練。
雙手持啞鈴,站姿或者坐姿,自然垂臂,拳心超前,在做彎舉的時候想象「擰」的動作,使前臂做一個內旋的過程,隨著啞鈴彎舉高度的上升,肱二頭肌的收縮也會達到極致。如此,雙手交替進行啞鈴彎舉,也可以練完左臂再練右臂,分6組,每組12~15下,這樣很大程度上就能讓目標肌肉肱二頭肌得到充分的訓練。
施瓦辛格練二頭肌確實有兩把刷子,除了這一招兒之外還有一個練法,不過關鍵不在于動作,而是練法。就是大名鼎鼎的21響禮炮,動作同樣是啞鈴彎舉,所謂21響禮炮就是做21個動作,具體的操作可以搜到。
施瓦辛格不愧為站在頂峰的健身運動員,盡管他現在的身材早已不復從前那般健壯,但從體格上依稀也能看出他曾經的輝煌。時至當下,就算已經超過70歲高齡的施瓦辛格依然都沒有放棄訓練,他的健身精神值得每一個健身者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