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7歲寫了一首詩,道盡了成年人的辛酸,後來成為了千古名篇
2023/01/05

北宋詩人黃庭堅,青年時代曾經游學于蘇軾的門下,後來在詩歌創作上「宗杜學韓」,廣納百家,獨辟蹊徑,自成一派。

后世文人多有學習黃庭堅創作風格者,于是逐漸形成了中國詩歌史上最大的一個詩流派,叫做「江西詩派」。黃庭堅因此被奉為此派的宗主,得到了「詩中達摩」的稱號。

不過黃庭堅得到「詩中達摩」的稱號,并不僅僅是因為他對于「江西詩派」有開創之功,而在于他喜歡在詩中講一些禪理。

有人說黃庭堅喜歡借詩說禪,是受到了蘇軾的影響。不過事實上他在幼年時代,已經受到了禪學思想的影響,這一點從他七歲時所作的《牧童》詩就看得出來。

一、《牧童》賞析

《牧童》——北宋·黃庭堅

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

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詩歌描寫的是一個牧童騎著牛,吹著笛子,經過村落的畫面。第一聯交代了具體的事件,第二聯抒發的是黃庭堅自己的感想。

遠遠地,黃庭堅看到一名牧童騎著牛從村前經過。牧童手中拿著一根短笛正在吹奏著,這樣的畫面給人一種怡然自得的輕松感覺。

于是黃庭堅點評道:有多少人整日里往來于長安那種大城市,為了爭名逐利機關算盡,他們過的日子卻不如你(牧童)逍遙啊。

很顯然,黃庭堅的這種思想正是出于「禪學」的思想。禪宗反對人們為了欲望而奮斗,把自己搞得身心俱疲。

禪學家們認為人生在世,只不過是「一剎那」的光陰,榮辱得失都只是眨眼之間的存在,所以他們主動「動靜無為」。

即《壇經》所說的:「無動無靜,無生無滅,無去無來,無是無非,無住無住。」簡單一點來說,就是沒事別瞎折騰了,順其自然,就在鄉下放放牛、吹吹笛子度過余生,不也很好嗎?

這首詩如果是一個成年人來寫的話,本來也沒什麼稀奇的,因為它并沒有講出什麼「新鮮」的道理,但是這如果是一個七歲的孩子寫的,那自然就不同了。

讀了這首詩,我一邊感嘆黃庭堅果然「早慧」,另一邊又覺得「諸葛亮誠不我欺也」。因為諸葛亮當年曾經寫信給自己的兄長提到:「瞻今已八歲,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

這段話的意思是,諸葛亮擔心自己的兒子諸葛瞻從小就這麼聰明,思想就這麼成熟,長大以后恐怕難成大才。我以前讀到這段話的時候,完全不能理解諸葛亮的「腦回路」。

哪里有人會因為自己兒子小時候太聰明,就斷言他大了不中用的道理呢?但是當我讀到黃庭堅這首《牧童》的時候,馬上就明白過來了。

一個七歲的孩子能寫出《牧童》,的確算是「有才」了。但是這個「才」,只是刻苦用功的「苦讀之才」,而非思想超卓的「開悟之才」。

禪宗的思想對于很多成年人來說,已經算是難以吃透的了,一個七歲的孩子懂什麼呢?黃庭堅能有這樣的思想,多半還是由大人灌輸給他的。

值得一說的是,黃庭堅自創詩風,後來形成流派,他「門下弟子」全部都是靠「苦讀」「煉字」來寫詩。借詩文講大道理是很厲害的,但是在詩歌創作的藝術與靈氣方面,嚴重不足。

江西詩派的創作藝術水準較低,究其主要原因,一是他們本身缺乏文學想象力,只能靠生硬的「說理」和「議論」來寫詩;二是因為他們喜歡采用前人的成句。

但是與此同時,江西詩派的思維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前人的影響。所以說這一派詩人寫的只是 「學者詩」不是「才子詩」。這一點,從他們的老「祖宗」黃庭堅那里就沒有「起個好頭」。

二、黃庭堅品行出眾

再說黃庭堅,他在宋代的名氣非常大。但是這種名氣也并非主要靠詩帶來的,還有一部分是因為他道德品行的出眾帶來的。

黃庭堅在家中算是一個孝子,在社會交往中,也是很多人的良師益友。他立身很正,品行出眾,所以大家也樂于歌頌他,模仿他,向他學習。

黃庭堅出生于一個號稱是「十世書香」的顯赫門第,他們家大概從唐朝中期開始,就老是出「進士」了。一般的人家,幾代、幾十代,可能都考不中一個「進士」。

但是考「進士」這件事擱黃庭堅家,就像「發豆芽」一樣容易。別管什麼黃豆、綠豆,只要往黃家的「缸」子里一扔,過幾天就能收獲滿滿一大缸豆芽。

黃家的孩子成才率之所以會這麼高,和他們的「家風」、「家訓」是分不開的。據說黃庭堅的曾祖父,曾經給他們家立了一個「黃金家規」。

在這個「家規」里面規定從黃庭堅的曾祖父那兒開始,以后生下的黃家孩子,「必歲延名宿,教育后生,務期典籍精通,文章曉暢,更且敦勵行誼,以成大器」。

也就是說,家規規定家中一定要給孩子請最好的老師。「名宿」就是指文化圈兒里出名的高輩高人,如蘇軾這種。要讓最好的老師來教孩子,還要讓孩子精通儒學經典,能寫好文章。

「生豆芽」最理想的水溫是多少?「紗布」要多大一塊?隔多久時間「澆一次水」,當中要不要加「土霉素」什麼的催熟,黃庭堅曾祖父早就用「黃金家規」規定好了。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黃庭堅才五歲就有過目不忘之能,《宋史》中介紹:

黃庭堅年五歲,已誦《五經》。一日,問其師曰:「人言《六經》,何獨讀其五。」老師曰:「《春秋》不足讀。」黃庭堅曰:「既曰經矣,何得不讀。」十日成誦,無一字或遺。

一部《春秋》一萬六千字左右,讓現在一個成年人來背也不容易背下來。可是黃庭堅只花了十天,就能一字不差地倒背如流。

不過這種教育方式有利也有弊,利是黃家的兒郎,從小就得到了最好的教育資源,這個自不必多說;弊就是「名宿」并不等于「名師」,家里狠抓教育,極容易陷入「填鴨」的陷阱當中。

不信你看,七歲的黃庭堅寫詩寫得「老氣橫秋」,還沒有「入世」,就想著還是「出世」好。簡直讓人有一種「還沒學爬就開始學走的」觀感,所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結語

這首《牧童》的第一聯寫得比較好,因為在頭兩句詩中牧童騎牛、吹笛的形象,一直是中國繪畫和詩歌,最熱衷于表現的「田園牧歌」主題。

黃庭堅詩中的牧童一直處于「動態」之中,他騎著牛「遠遠」地經過村莊。同時吹奏著短笛,悠揚的笛聲,隔著小山包都能聽見。

「短笛橫吹隔隴聞」中的「隴」,在這里就是指小山丘。這兩句詩做到了聲音與畫面的結合,有比較強的鏡頭感。

至于第二聯中的「思想精髓」,其實是出于成年人世界的一些「陳詞濫調」。但是由七歲的黃庭堅寫出來,就有一種別樣的味道了。

所以,有人可能會覺得有點「小孩子學大人講話」味道,不如駱賓王的《詠鵝》。當然,黃庭堅作為一代詩宗,他的才學并不能以七歲時一首作品來下定論,不過那就是另外的話題了。

「健美圈的肯達爾·詹娜」:因天使面容,金剛芭比的身材而走紅
2023/07/19
李小龍肌肉照:體脂率3%,一秒踢6腳打9拳,背肌「聖誕樹」,令人敬畏得武術大師
2023/07/11
李若彤和張豐毅合體健身,自嘲「加起來有120歲」,自律+努力等于無限可能,網友:姑姑,我想學健身
2023/07/11
辣妹健身房被「斷頭」,當場去世!求你別再瞎練了...
2023/07/06
他是西裝暴徒的鼻祖,因「包租公」走紅,肌肉不輸李小龍
2023/07/06
秀氣的臉蛋壯碩的身材,上海「肌肉和尚」半裸秀身材,網友:讓人想破戒!!
2023/07/06
最猛「老鮮肉」,65歲學騎馬,70歲成肌肉男,80歲走秀,85歲開飛機
2023/07/01
走進健身房的「真人版娜美」,傳說中的櫻桃女神,網友:這是泳衣魔鬼吧
2023/07/01
49歲的趙文卓,肌肉身材保持得當,氣勢絲毫不減當年
2023/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