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李白這位詩人,相信沒有人會不認識他是誰。從小到大,不管我們是否認真讀書,對于李白的經典詩歌,即使我們不能通篇背誦,但是李白有很多膾炙人口的詩句,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就像杜甫說的那樣,李白的詩具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魅力。
否則,你難道沒聽過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思鄉之切;你難道沒想象過廬山瀑布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奇妙景象;你難道沒感受過李白想念朋友時「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落寞?
在我們的印象里,李白是一位豪邁奔放的詩人,他有浪漫的性格,他的想象豐富,意境奇妙,語言奇妙,他愛好旅游,跟現代人「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一樣,李白早年都經常云游四方,也因此寫下了很多祖國山河與美麗的自然風光的詩歌。
今天我們要來討論的是李白的一首很有意境的詩歌,這首詩歌沒有其他山水詩歌的豪邁,也沒有其他詩歌的綿延思念,有的卻是普通少女可愛的春心萌動,與人們印象中的李白大有不同,這首詩是《越女詩五首》中的第三首:
《越女詩五首》之第三
唐 李白
耶溪采蓮女,見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來。
對于這首詩,我們可以這樣理解:
在古時候若耶溪,有一個采蓮的女子,她每次看到心儀的客人過來了,便一邊唱著歌往回走,一邊臉上還洋溢著燦爛的笑容,慢慢走進了荷花叢中。臉上若隱若現得帶著一絲絲的害羞,不肯出來見客人。
這是李白為數不多的少女懷春之詩。全詩都是白話文,沒有一個字是需要推敲,才能得出此詩的含義。
你看詩里面的女子,你說她情竇初開,可她見到男子又有一絲的害羞心動,你要說她天真懵懂,可她卻懂得回眸一笑百媚生,一邊笑著一邊害羞地躲進了荷花處。
一個生長于大自然懷抱少女的「笑」,一種春心萌動卻又佯裝矜持的「佯羞」,李白詩中這一連串的動作神態,把少女們此時的喜悅、嬌羞之形神,狀摹詳盡,有色有聲,美不勝收。如此美妙的藝術表達手法,真不愧是「詩仙」李白啊!
詩中女子神態的變化,也只有觀察甚微的人才能發現。
不管在哪一個年代,總會有為了愛情春心萌動的小女孩。
因為愛情,女孩們或開心,或難過,或心痛,或哀怨,此詩寫的是女孩初見時的美好心動,那麼以后自然也會有分離時的痛苦心碎。
李白的一生,寫了不少關于愛情的詩。有像《越女詩五首》一樣描述女孩對美好愛情的向往,也有像《長門怨》描述女子對婚姻的失望以及對生活的絕望。
但是,詩人寫下這些愛情詩,是表明詩人對自由、平等的愛情的思考與感覺,希望大家都能去追求屬于自己的美好愛情,李白的詩歌大部分都是寫出了他的所見所聞所感,更是具有強烈的真情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