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當中,白居易和劉禹錫都是鼎鼎大名的詩人。它們共同構成了中唐的詩詞風格。尤其是白居易,是元白詩風的代表詩人,所寫的不過都是平常生活,但是就是在這樣的細節,卻更加富有生活的質感。
公元837年,白居易和劉禹錫同在洛陽。他們兩個人同歲,都是67歲。很可惜的是兩個人都在仕途上遭遇不順利,只能是借酒澆愁。一首唐詩雖然寫自己是「閑飲」。但其中卻也有很多的不甘心。
少時猶不憂生計,老后誰能惜酒錢?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閑征雅令窮經史,醉聽清吟勝管弦。
更待菊黃家釀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這首唐詩就是白居易《與夢得沽酒閑飲且約后期》,雖然全文有56個字之多,但是所用的字眼都非常的簡單,抒發的情感也非常的樸實。開篇就寫兩個人飲酒,但其中在滲透著非常多的人生哲理。
兩個人在一起喝酒,抒發的情感自然也和喝酒有關。「少時猶不憂生計,老后誰能惜酒錢」,少年時尚不知為生計而憂慮,到老來誰還痛惜這幾個酒錢?這句古詩看似簡單,但也想象出了一種曠達的人生姿態。
既然要喝酒,那麼就喝個痛快,畢竟今天「相看七十欠三年」,哪怕是「共把十千沽一斗」又能如何?現在兩個人都已經將近古稀之年了,爭付酒錢又有什麼問題呢?
前四句詩句讀起來非常簡單,看上去也非常平淡,但其中卻也有那種閱盡世間冷暖、飽經滄桑的那份苦澀。兩個白發蒼蒼的老人,在仕途受挫之時對飲,都帶著一生的霜雪,彼此都是感慨萬千。
「閑征雅令窮經史,醉聽清吟勝管弦」,閑來征求酒令窮搜經書史籍,酒醉聆聽吟詠勝過領略管弦。寫兩個人百無聊賴,只能靠讀書、彈琴來消解心中苦悶。很有才華,卻只能在此修身養性,沒有機會受到重用,實在是他們的悲哀。
最后的詩句把期望引向未來,兩人今天飲酒顯然還不夠盡興,共同約定到秋天菊花開放的時候在一起飲酒。
古詩雖然簡單,但是平淡有味。兩個古稀老人的一番對飲,卻有無數的人生感慨。人到老年,才應懂得品味生活,才應該懂得人生最重要的什麼。雖然有遺憾,但是不妨泰然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