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滿紅花紅滿地,天連碧水碧連天。」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副對聯的妙處?看似平常的對聯,正著讀與反著讀卻完全是一個樣子,只有順序不同。這就是傳統詩詞文學中最有趣的玩法:回文。
回文也叫回環,就是指把相同的字詞或句子,在下文中調換位置或者顛倒過來,產生首尾回環的趣味。典型的例子有《道德經》中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易經》中的「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都是絕妙好句。
按照文學形式分的話,回文聯、回文詩、回文詞、回文曲都是回文的妙用體,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首流傳千古的絕妙回文詩,這首詩出自蘇軾筆下(也有說是宋代周知微、唐代徐寅所作),名字叫做《題金山寺》:
潮隨暗浪雪山傾,遠浦漁舟釣月明。
橋對寺門松徑小,檻當泉眼石波清。
迢迢綠樹江天曉,靄靄紅霞海日晴。
遙望四邊云接水,碧峰千點數鴻輕。
有沒有發現,這首詩正著讀是在寫「從黑夜到白天」的景致?律詩按順序通常分為四聯:首聯,頷聯,頸聯和尾聯。《題金山寺》的首聯(指律詩第一聯)強調「漁舟釣月」,頸聯卻在強調「江天曉」、「海日晴」,讓人有種融入詩中、與作者共同經歷美景徐徐轉換的感受。
但「回文詩」的妙處就在于,從末尾最后一個字反著往前讀,又能創造出新的詩,而且詞句毫無阻滯、矛盾之處。回文詩也可細分為「通體回文」、「雙句回文」、「就句回文」、「本篇回文」、「環復回文」,這種就屬于最難的「通體回文」。
輕鴻數點千峰碧,水接云邊四望遙。
晴日海霞紅靄靄,曉天江樹綠迢迢。
清波石眼泉當檻,小徑松門寺對橋。
明月釣舟漁浦遠,傾山雪浪暗隨潮。
可以看出,如果反過來讀,這首詩的景致就成了從白天向黑夜轉變,頷聯「江天破曉」,尾聯「月下泛舟」,律詩每一聯的內容變了,情境的順序也變了。可見回文詩絕對不止是文字游戲那麼簡單,它對作者的文學水平要求很高,不是隨便拼湊幾個字就能成功的。
回文詩歷史非常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晉初年的《盤中詩》。從那以后,各路名家紛紛效仿,白居易、王安石、蘇軾、湯顯祖等人都有回文詩傳世。而回文詩里名字最雅致的叫做「玉連環」,由8個字首尾連成環形,每四字一句,或左或右,以任何一字為起端皆可成文。
舉個例子,唐朝呂巖創作的「玉連環」詩《酒箴》中的「神壞德傷,身荒國敗」,這8個字就能組成16首詩,比如「神敗國荒,身傷德壞;敗國荒身,傷德壞神;國荒身傷,德壞神敗,荒身傷德,壞神敗國。」明明只有8個字在變換,卻怎麼組合都葉韻成文,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了解一下回文,其中的妙趣難以言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