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年前的一個冬日,37歲的李叔同在斷食17日后,毅然決定遁入空門。于是,他泛舟于西湖之上,作詞寫:一花一葉,孤芳致潔。昏波不染,成就慧業。
他的妻子追隨而來,眼含熱淚,哽咽著問:妳要渡這凡塵,卻不渡我,傷我之深,卻是為何?
李叔同不語,駕舟遠去,不久后他在給妻子的信中寫:我們終究是要分別的,哪怕廝守一生,也難逃生命的桎梏,希望妳能早日參悟,了卻這份塵緣。
后,李叔同取法號「弘一」,終成一代宗師。
而在他出家的前一年,還曾為送別同為「天涯五友」之一的許幻園而作詞一首。
這闋詞題為《送別》,相信下至牙牙學語的孩童,上至白發蒼蒼的耄耋老人都耳熟能詳: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2017年,現代歌者樸樹在演唱會上演唱這首詞時,突然淚流失語,哽咽不止。
他說:如果這首詞是我寫的,我當場埋這兒都可以……
猶記得元稹過世七年后,白居易念起昔日老友,也曾寫過: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一些友情雖然不如愛情那般蝕骨纏綿,但都厚重無比。
同樣也是一個冬日,大雪紛飛,舊上海一片凄涼。許幻園站在一處庭院外,喊出李叔同和葉子小姐(妻子,日籍人),低沉著說:叔同兄,我破產了,咱們后會有期吧!
說完,許幻園轉身而去,淚灑長街。
「天涯五友」分別為許幻園、李叔同、張小樓、蔡小香和袁希濂,曾一同在「城南文社」切磋詩詞,皆為舊上海灘新學界的傳奇人物,五個人形同莫逆,為靈魂好友。
故,許幻園離去后,李叔同傷心不已,望著他的背影,在茫茫大雪中站了一個多小時。
而這首詞便是李叔同含淚而作,也是他留在凡塵的最后一念。
一年后,李叔同決定長伴青燈,醉心于佛法和詩詞書畫。
他是中國話劇的奠基人、運動先驅,也是中國油畫的鼻祖,他填的詞,流行整個歐洲。包括這首《送別》,亦有英、日語多個版本,為多部影視劇插曲。
同時,他還為南大譜寫了歷史上第一曲校歌。
就連魯迅、郭沫若能為得到李叔同的一幅墨寶而欣喜不已,可見他的影響力。
哪怕是今天,當《送別》的旋律再次響起,亦能讓人駐足聆聽,撼人心魄。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