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一作「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這首《山行》我們都不陌生,它是晚唐詩人杜牧的名作。
詩人用它高超的技法,短短28字,就描繪了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
一條小路蜿蜒伸向山頭,在那白云升騰的地方隱隱約約有人家居住。
停下馬車來只因喜愛那深秋楓林的美景,霜染后楓葉那鮮艷的紅色勝過二月春花。
絢爛而明麗的秋日風光,令人賞心悅目,至今仍是小學語文課本里的必讀篇目。
然而就在最近,這首詩卻被一些人炮轟了,理由是:太污!
這是怎麼回事呢?
家長們抵制的主要是其中一句——「停車坐愛楓林晚」。
認為這句詩帶有歧義,還有的覺得有不良暗示,建議應當從課本中刪除。
可說實話,這句詩究竟污在哪兒,如果不是特地被拎出來批判,想必許多人都一頭霧水。
「坐」,是因為的意思。
「坐愛」,意為:因為喜愛。
因為喜愛這深秋楓林的美景,所以停下了馬車駐足觀賞。
污在哪兒了呢?
如果僅僅是因為一個諧音,僅僅因為一些大人眼中自以為的污濁字眼,就可以把一首好詩隨意抹黑。
那才是種文化的損失,創作的悲哀。
然而近些年來,類似杜牧「停車坐愛楓林晚」般被誤讀、被抵制、被舉報、被要求刪除的例子,我們實在已見了太多。
同樣被家長認為「污」的古詩詞還有:
楊萬里《小池》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但它描摹的其實是初出水面的荷葉;
蘇軾《春宵》里的「春宵一刻值千金」,寫的其實是清幽宜人的春夜美景;
南宋詩人葉紹翁《游園不值》里的「一枝紅杏出墻來」,本義指的不過是一枝盛開的紅杏自墻頭探出來。
杜甫《客至》里的「蓬門今始為君開」,講的則是杜甫對客人到來的欣喜與期待。
一味地用成人世俗的眼光,把古詩詞往男女情愛的方向延展。
又反過來責怪古詩詞,帶壞了自己的孩子。
這難道不是種本末倒置?
近些年來,被指責抨擊的,不只是古詩詞。
有家長說: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應當被刪!
你瞧它文中有一句「如剛出浴的美人」,容易讓年輕躁動的學生產生不好的聯想,令他們出現早戀的傾向。
但其實全句是:
「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
「剛出浴的美人」,說的其實是荷花。
又有家長說:朱自清的《背影》也應當被刪除!
你瞧文中父親穿過鐵軌去給作者買橘子,還爬上了月台,這可是妥妥違反了交通規則呀。
對此,朱自清表示:
我太委屈了,總共就兩篇文章入了中學課本,你們干脆把我刪了得了。
2023開年,國產動畫《中國奇譚》熱播,好評一片。
結果有家長炮轟:
家長說:《水滸傳》是「毒小說」,建議「把水滸相關內容從中小學課文和課外讀物中清除出去」。
家長說:《孔雀東南飛》應當刪除,里面有殉情的情節,會讓學生早戀,走上歧路。
家長說:文天祥《過零丁洋》應當刪除,里面充斥著愚忠思想。
家長說:......
百度上搜索「家長建議刪除」,你能輕易地看到一連串條目:
它們是《詩經》,是《陋室銘》,是《水滸傳》,是《岳陽樓記》,是文天祥,是杜甫,是杜牧,是魯迅,是朱自清.
......
無一不是我們文化里最璀璨的精華,無一不曾光耀了時代,抵擋了千百年時光的侵蝕。
在一次次戰亂、流離、朝代更迭、文化浩劫里,始終根脈不斷。
可今天,時光不曾埋沒了它們,我們卻要親手掩去它們的光澤。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家長的做法有沒有道理呢?
是有的。
許多文學作品,有精華的部分,也肯定會有糟粕的部分。
孩子的心性還不成熟,大人想要盡力為他們構筑一個相對純粹、真善美的世界,這也是人之常情。
可是否就一定要采用如此一刀切,如此武斷的方法呢?
我覺得這首詩歌,這篇文章,這部小說,這個動畫不好,會污染我的孩子,它就應該刪除,就應該被舉報,就應當大家都不再讀、不再看。
以此為準則,那麼,《紅樓夢》是不好的,里面的人天天不是吃吃喝喝,就是談戀愛。
《西游記》是不好的,里面充斥著山精鬼怪,不符合科學。
《三國演義》是不好的,不尊重歷史,還充斥著權謀。
《水滸傳》就更加不好了,多麼血腥暴力。
長此以往,我們會面臨什麼樣的局面呢?
很明顯,是無書可以看,無詩可以讀,無電影可供娛樂,無文學,乃至無文化。
我們都活在一個真空的世界,足夠童話,卻也虛假。
絮絮叨叨說了這麼多,想說的其實也只是:
多給孩子一些信心吧,相信他們一直在成長,會有足夠的能力去分辨善惡,懂得優劣。
而總有一天,他們會走入光明與晦暗交織的社會。
那些從書里學到的智慧,看到的形形色色的人生與人性,終將成為指引他們前路的燦爛星光。
同時也請給文學、文化、一切創作,多一些的寬容與自由吧。
這樣,哪怕我們生活在一個不那麼詩意的年代,至少還有詩歌,讓我們的心間常駐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