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影視劇的蓬勃發展,很多熒幕形象也受到了觀眾的喜愛,不知有多少人曾夢想著化身為熒幕里的主角,或快意瀟灑的行走江湖,或闖蕩朝堂名利雙收。
在這些經典主角中,風流才子唐伯虎的熱度一直很高,一度成為很多人心目中的偶像,當然我也是非常喜歡。
影視劇中的唐伯虎風流倜儻,才高八斗,詩詞書畫精通,人生過得風流瀟灑,作為「江南第一風流才子」,身邊還有九個漂亮的老婆,當真讓人艷羨不已。
既然是影視創作,因為劇情需要,那肯定是經過了藝術加工,最后呈現給觀眾的并不是真實的唐伯虎。
我們拋卻藝術戲說,吹開歷史塵埃,才發現現實和影視中的唐伯虎真的是天差地別呀。
伯虎是他的字,唐父最早給他取名:寅。因他是寅年卯月丑日寅時出生,地支中寅為虎,所以字伯虎。
唐父是小商人,在封建社會,商人的地位比較低,所以唐家并不是大富大貴之家,只能算小康,卻也能給唐伯虎一個比較不錯的生長環境。
唐父不想讓他繼承自己商人的身份,待他年紀稍大時就給他請了老師教授功課。
也許基因遺傳,唐伯虎從小就聰明伶俐,加上格外用心,在參加府試考試后,取得了「童髫中科第一,四海驚稱之。」
唐伯虎一時之間成了家鄉有名的秀才,此時他不光寫詩作文,在蘇州濃厚的藝術繪畫的環境里,表現出了超長的繪畫天賦。
然而,正當唐伯虎意氣風發躊躇滿志時,家中卻連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繼去世,他的感情世界遭受重大打擊的同時家境也開始衰敗,連支撐他參加科舉經費都很緊張。
在好友的幫助下他參加了科舉,本想著靠讀書改變命運的他卻陷入了科舉舞弊案,這讓他的功名被收回,還一度入獄,家中第二任妻子也離他而去。
科舉舞弊案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此后唐伯虎遂絕意進取,以賣畫為生,過著顛沛流離郁郁不得志的生活。
他晚年靠著賣畫的一點積蓄和朋友的資助,在蘇州城北的桃花塢建了一座古樸清幽的桃花庵,自號「桃花庵主」和「江南第一風流才子」,過上了「閑來寫幅青山賣,不使人間造孽錢」看淡得失,笑傲紅塵的生活。
大起大落最終歸于平淡的生活,這也讓他創作的詩歌非常具有佛禪意趣,表現出了他對人生和生命的深刻理解。
比如下面這首通篇猶如大白話的警世之作,就是很典型的例子,詩中句句都是至理名言,詩中道理也非常的深刻。
《警世》
明代:唐寅
萬事由天莫苦求,子孫綿遠褔悠悠。
飲三杯酒休胡亂,得一帆風便可收。
生事事生何日了,害人人害幾時休。
冤家宜解不宜結,各自回頭看后頭。
起筆兩句「萬事由天莫苦求,子孫綿遠褔悠悠」,就確定一個世事隨天意,萬事莫強求,兒孫自有兒孫福的基本處世態度。
這樣說有點消極,但有時候生命中的確有些東西,確實勉強不來,有些時候你適當放下,讓它順其自然,也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頷聯「飲三杯酒休胡亂,得一帆風便可收」告訴我們,要有「分寸」和「知足」。
言多必失,特別是酒過三巡之后,千萬不要胡言亂語,要知道禍從口出。現實生中有了機會,得了一次好處,那麼就要見好就收,不要總想著好事,一定要掌握分寸和知足。
頸聯「生事事生何日了,害人人害幾時休」也很深刻,總結出來是「冤冤相報何時了,得饒人處且饒人」。
你今日找事兒你害人,明天就事兒來找你,人家來害你,這樣何時是一個盡頭?什麼時候才能夠結束?
所以即使生活中被浮名虛利遮斷眼線,每天奔走忙碌的我們也要心存善念,莫要起害人之心,如果害了別人,也等于是害了自己。
「冤家宜解不宜結,各自回頭看后頭」尾聯就寫得更加的深刻,不要去輕易得罪別人,只需要做好你自己,否則冤冤相報,害人人害,活得很累。
讀完這首詩,雖然語言上算不得多高明,但你會發現句句都是道理,這些哲理,非常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冤家宜解不宜結」一句更是說到了點子上。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要遵從自己內心的選擇,一定不要有害人之心,要與別人和平相處,只有這樣你的人生才會一帆風順,人活著開開心心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