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個能給人驚喜的人,總能打破我們強加在他身上的刻板印象。
寫過很多棄婦幽怨詩,寫過很多成仙煉藥詩,偶爾還嘗試一下新出現的「詞」這種文學形式。
而且吧,就這樣的嘗試,其作品就成為了「百代詞曲之祖」。
這樣的贊譽不得不讓人感嘆,天賦這個東西呀,真的是羨慕不來的。
李白特別出名的詞有兩首,一首寫離愁別緒,「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這首詞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經賞析過,第二首仍是寫女子思念愛人,「樂游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
兩首詞各有各的風采,在風格上卻比較相近,都是一種幽怨、思念的情緒。
詞中提到了兩個地名,應該是喜歡讀古詩的人都很熟悉的名字。
一個是灞陵,是漢文帝劉恒的陵墓,在今天陜西西安市的東邊,附近有一座灞橋,是古代長安人士送別的地方。
另一個是樂游原,李商隱的「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登的就是樂游原,樂游原在西安市南,是全城最高的地方,視野非常開闊,可以眺望到全城的風景以及周圍漢朝的處處陵墓。
【經典原文】
憶秦娥·簫聲咽唐代:李白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樂游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條分縷析】
這首詞主旨寫的女子思念遠在他鄉的愛人,情景交融,寫出女子內心的痛苦和思念,讀來凄婉動人,與《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一起譽為「百代詞曲之祖」。
兒女私情,凄婉等意本是詞的風格特點,然而作者畢竟是李白,在凄婉中又融入了一層自身獨有的浪漫與豪縱,于是意境博大開闊,風格宏妙渾厚,成為佳作。
這首詞中的女子,并不是一個具體的人物形象,而是可以代指長安城中所有帶有這種情緒的女子,之所以能夠引起廣泛的共鳴,與其受眾之廣泛,也不無關系。
女子稱「秦娥」,翻譯過來也就是秦地的美貌女子,《方言》卷二云:「秦晉之間,美貌謂之娥」,李白正用到了此意。
開篇點題,主人公在一片哀涼的簫聲中出場。聽到周圍哀怨的簫聲,女子從夢中驚醒,望一眼窗外,一輪明月正高懸在夜晚秦地的天空上,清輝灑在樓台池園之上。
下句的秦樓月是格式要求的重復,在這里也起到了延伸延展的作用,由月色動人,想到了曾經的春日風景。
正是柳枝最茂密柔順的時候,每一年的這個時節,我們都要在霸陵經歷悲傷的離別。
下闋從回憶中走出來,轉眼間又到了清秋節,女子站在樂游原上眺望秦地周邊的古道,古道靜悄悄,絲毫沒有游子歸來的痕跡。
無音無信,天地無聲,只剩下西風呼嘯,殘陽如血。
漢家的一眾陵闕,就立在這悲涼壯闊的西風斜陽中,肅穆而靜默。
詞的境界到后邊突然博大了起來,超越了兒女私情,而是在樂游原上,對天地和歷史的記錄。
這樣的詞在唐代,好像也只有李白能寫出來,陸游說:「唐自大中以后,詩家日趨淺薄,其間不復有前輩宏妙渾厚之作。」
唐詩到盛唐發展到了極致,后邊詞就逐漸的興盛起來,可是詩與詞是分開發展的,各有不同的風格與題材,后人便無法像盛唐之人一樣,帶著作詩的氣魄去寫詞。
李白作為最能代表盛唐氣象的詩人,其詞自然也是醇厚博大,是后人的淺薄之詞無法媲美的。
許多人說這首詞的后邊幾句更像是杜少陵的手筆,因為其典雅、淳厚、博大。
但是在上下闋的描繪中,又分明可以看出李白浪漫恣肆的特色。
杜甫李白的結合,稱為「百代詞曲之祖」也就不為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