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詩中,有一種特殊的「詩體」,為宮廷行樂而作,故稱「宮體詩」。
其形式浮靡,內容香艷,所以也叫「艷情詩」。
熟悉古希臘神話的人都知道,它們的人物關系是極度混亂的,其實在隋唐和唐初,掌握江山的帝王家,也并沒有好到哪里去。
比如一代女皇武則天,她本是唐太宗的才人,李世民駕崩后,又改嫁給了他的兒子唐高宗李治,封為昭儀。
唐玄宗李隆基曾獨寵武惠妃,但是當武惠妃病逝后,他又娶了她兒子的老婆,就是大名鼎鼎的楊玉環。
失去尺度的王朝,大多命運都不會太好,隋煬帝楊廣就是個例子,「安史之亂」的源頭,也是禍起楊貴妃。
盡管如此,一些朝臣為了逢迎皇家貴胄的喜好,依然創作了許多「大膽開放」的古詩詞,比如李商隱的外甥韓偓,就是「香奩體」詩的代表人物。
凡事存在即合理吧,久而久之,詩壇便有了這樣的風氣,一些詩詞香而不艷、浮而不靡,倒也成就了許多經典。
宋詞中婉約派的「花間詞」曾輝煌一時,至今仍彌久不衰。
而我們今天要講的這首詩,則出自于宋代詩人王偁,下面就一起來讀一讀。
- 詩文賞析 -
..
一雙明月貼胸前,紫禁葡萄碧玉圓。
夫婿調疏綺窗下,金莖數點露珠懸。
出自王偁的《酥乳》
王偁(chēng):宋欽宗年間的進士,史料上關于他的記載不多,可知的:他是四川眉山人,蘇東坡的老鄉,慶元年間任吏部郎中,后知龍州,累官至直秘閣。致力于史學,搜羅北宋九朝事略,撰有《東都事略》和《西夏事略》。
晚年,他因慕興寧山水之美,遂遷居于興寧榮仙鄉和山里,和潘、謝二姓共修屋場共居,始開興寧和山王氏一派。
王偁筆下的詩,以「宮體詩」最為聞名,這首便是其中的代表作。
詩文大意可解為:
貼身的羅衣綾綢仿佛包裹著一雙明月,若隱若現點綴著佳人,似宮中新進貢的飽滿多汁的水果。夫妻倚窗斜臥,滿眼柔情似水,耳語綿柔,白玉盤上露珠點點,竟也因羨慕而含羞欲滴。
紫禁:以紫微垣比喻皇帝的居處,因稱宮禁為「紫禁」。
調疏:謂陰陽調和,魚水和諧,多指男女情事。盧綸曾有詩:一人女壻萬人憐,一夜調疏抵百年。
金莖:指古代皇宮中承接露水的玉盤,或擎盤的銅柱。
這首詩,就是王偁獻給宋欽宗之作,以討皇帝和妃子們歡心。詩文用詞含而不露,非常巧妙,可俗可雅,造詣頗深。
王偁極擅此類詩作,比較著名的詩句還有:神游蓬島三千界,夢繞巫山十二峰。
誰把棋聲驚覺后,起來香汗濕[酥.胸]。
以及《云鬢》中的:斜倚玉床春色去,鴉翎蟬翼半蓬松。
「宮體詩」有自己的成色,不可單單以「艷」評之,比如韓偓的《浣溪沙》就寫得很特別:羅襪況兼金菡萏,雪肌仍是玉瑯玕,骨香腰細更沈檀。
而王偁這首《酥乳》本就是宮中御用,寫得開放一點也是在所難免的,拋開本身的用途不講,作者對詞句的運用可堪妙到毫巔。
「一雙明月貼胸前,紫禁葡萄碧玉圓」
比喻的手法,在詩人筆下流暢自然,把美人之風光描寫得「呼之欲出」,卻又不至于流俗落墮。明月本是懸于穹頂,光彩照人,時而云霧相遮,半掩迷人。
宮中新進的葡萄皆是精挑細選,像紫玉一樣圓潤,用來襯托佳人的風華,亦是十分有想象力。
「夫婿調疏綺窗下,金莖數點露珠懸」
詩人筆鋒一轉,落到了夫婿之間的意趣之上,臨窗調情,花燭輝映,自有春風十里之媚色,令人浮想萬千。
而夜露懸滴,展現了佳人的嬌羞之態,同樣是意味深長。
世間萬物,皆有不同的審視角度,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遠近高低看一棵樹,亦有不同的風景。
所以這首詩,需要從清麗的角度揣摩其中的境趣,否則詩文便顯輕浮。
最后,祝閱讀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