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受歡迎的唐詩,不是出自李白杜甫,而是這首千古名篇
2023/02/23

一首詩,能帶火一座樓。

崔顥的《黃鶴樓》詩一出,黃鶴樓名揚天下,一千年來,世人對黃鶴樓趨之若鶩。

還有人比崔顥更牛,一首詩帶火一座寺廟,傳到千里之外的日本,受到日本人的頂禮膜拜。

這真是唐詩史的一個奇觀。

創造奇觀的人,叫張繼,創造奇跡的詩,是《楓橋夜泊》。

楓橋夜泊

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1

逃難到江南,寫下一首千古絕唱

張繼是襄陽人。

天寶年間,大唐盛世,長安是帝國的中心。

無數才子不遠萬里來到長安,他們渴望在這里施展自己的抱負。

張繼也來了長安,卻很傲嬌。

唐代流行干謁,才子們周旋于權貴之間,期望得到他們的推薦。

張繼卻非常不屑,他寫下一首詩:

調與時人背,心將靜者論。終年帝城里,不識五侯門。

在長安待了那麼久,張繼連權貴家的門朝哪開都不知道。

傲嬌的人,總是要有點資本的。

天寶十二載,張繼進士及第。

可是,還沒等到張繼大展拳腳,一場驚天動地的變故來了。

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初九,范陽節度使安祿山起兵叛唐,安史之亂爆發。

大唐承平百年,突然來襲的叛亂,讓所有人措手不及。

洛陽長安被叛軍占領,成為地獄,皇帝跑到了四川,到處都是逃難的人,張繼也在其中。

戰火在北方蔓延,張繼往南方走,路上田地荒蕪,沒有人煙,不復往日繁華。

這一天,張繼到了蘇州,已經是秋天,傍晚寒意很重。

沒有找到落宿的地方,這一夜,張繼注定只能睡在船上。

月亮漸漸沉落下了,耳邊傳來烏鴉的叫聲,真是沮喪。

船家生起了火,準備做飯,江上的楓橋寂靜無聲,他睡不著。

冷冷地霜散開了,蔓延到樹枝上,爬上了船,包圍了張繼,彌漫在整個天空。

他想到了長安,考中進士才兩年,本想在仕途上大干一場,現在淪為泡影。

回家吧!家在千里之外,戰亂四起,又怎麼回得去。

不知過了多久,烏鴉早不叫了,「咚-咚-咚」,撞鐘聲將沉思中的張繼驚了一驚。

鐘聲來自寒山寺,穿過夜晚的迷霧,敲到了張繼的心里,激起愁思,久久不絕。

月落、烏啼、漁火、秋霜、江楓、鐘聲將他包裹在一片凄涼的天地里。

孤獨、愁苦,從骨子里透出來,張繼搞不懂,老天是可憐他,還是欺負他,隨手寫下一首詩: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張繼不知道,他將憑這首詩,在唐詩史上永遠留名。

如今,《楓橋夜泊》被列入小學課本,成為學生必背篇目。

傅抱石《楓橋夜泊》

2

日本人也愛《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短短的一首七絕,28個字,卻讓后人癡絕不已。

歐陽修評論過它,甚至還引起了一番爭論。

唐武宗李炎愛極了這首詩,刻了塊《楓橋夜泊》的詩碑,帶到了陵墓里。

明代、清代刻石碑的人數不勝數。

仿寫的人就更多了,可沒有一首比得上張繼的這一首。

更令人驚訝的,我們的鄰居日本,也癡迷上了《楓橋夜泊》。

清朝學者俞樾說:「吳中寺院,不下千百區,而寒山寺以懿孫一詩,其名獨膾炙于中國,抑且傳誦于東瀛。余寓吳久,凡日本文墨之士,咸造廬來見,見則往往言及寒山寺;且言其國三尺之童,無不能誦是詩者。」

俞樾在吳中時,經常有日本文士來拜訪他。日本人一聊天,必談寒山寺,他們說:在日本,三尺兒童都會背《楓橋夜泊》。

據說,日本把這首詩列為漢文課本的第一首。

他們都說明了一個事實:在日本,《楓橋夜泊》傳誦很廣,小孩子都會背。

連帶著,「楓橋」和「寒山寺」也成為日本人向往的「盛地」。

很多日本人千里迢迢來到蘇州寒山寺,只為感受千年前的古韻遺風。

日本小說家芥川龍之介在《中國游記》中說:寒山寺是日本人最為熟悉的廟宇,無論何人,只要游歷江南,必定要造訪寒山寺。連不知道《唐詩選》為何物的人也都對張繼的詩耳熟能詳。

蘇州畢竟太遠,20世紀初,日本人在東京都青梅市郊,有樣學樣的造了「楓橋」和「寒山寺」。

寺里也有一塊碑,上面也刻著張繼的《楓橋夜泊》。

2006年,日本前副首相曾說:蘇州和蘇州寒山寺是我最向往的地方。

可知日本人對《楓橋夜泊》愛到什麼程度。

3.

為什麼日本人獨獨鐘情《楓橋夜泊》?

唐詩浩瀚,好詩名作不少,為什麼日本人卻獨獨鐘情《楓橋夜泊》呢?

也許,和《楓橋夜泊》的內核有關。

明代學者桂天祥對《楓橋夜泊》有一個精準的評價:詩佳,效之恐傷氣。

這是一首好詩,如果模仿他,會情緒低落。

流落到江南的張繼,處在一個完全不熟的異鄉,眼前所見之景,江楓、寒霜、月落,孤船,耳中所聽,寒鴉、鐘聲,巨大的孤獨和悲傷襲來,方有了這首詩。

恰是這種悲傷,對上了日本人的審美胃口。

日本是島國,土地狹小,資源缺乏,地震、海嘯說來就來,造就了日本人天生的陰影與焦慮。

2006年,日本拍攝了一部電影——《日本沉沒》,因為地殼變化,380天后日本將沉入大海。

末世電影,美國人拍,最后有諾亞方舟,中國人拍,能夠流浪地球,一切總有希望。

在《日本沉沒》中,沒有奇跡,日本島全部沉入海底。

焦慮感和末世感,刻在日本人的骨子里,「悲觀」的情緒無處不在。

在江戶時代,流行著一句話:賞花要選櫻花,做人要做武士。

櫻花的花期很短,花小而淡雅,一經風吹,如雪片般飄落,讓人可憐又可惜。

櫻花的不堪風雨、不萎而落,象征了日本文學對悲哀之美的追求。

武士精神深入日本文化內核。

日本人認為,武士最榮耀的時候,就是他為大義而死的時候。

武士失敗了會切腹,他們贊賞這種行為,死是悲傷的,而切腹又被視為一種大義,切腹的武士會受到尊重。

日本人追求悲哀之美,文學作品推崇的是凄苦孤冷的風格。

有「日本《紅樓夢》」之稱的《源氏物語》創造了日本浪漫的「物哀」之美。

對于外界環境的變化,最易有所感觸,觸景生情,就像張繼,對著凄涼的環境,生出孤獨哀傷之意。

尺八,是日本人鐘愛的笛,其音幽怨低沉。

枯山水,是日本人鐘愛的園林景觀樣式。

石組、細沙、石燈籠、苔蘚等靜止不變的事物,讓人寧靜,卻缺乏生機。

日本人愛白色,白色像雪,代表純潔,而「雪」又易融化,有一種無常的哀感。

縱觀日本鐘愛的文化式樣,日本人是「悲」的民族,對一切美的悲的事物最有感觸,最是鐘愛。

櫻花如此,這首《楓橋夜泊》亦是如此。

《楓橋夜泊》中,張繼被巨大的孤寂包圍,景卻很美,月落、秋霜、江楓、漁火,都是美的,卻又都是悲的。

張繼沒有刻意渲染自己的悲傷,只是描摹周邊景物,不用解釋,只讀這幾個又美又悲的詞,悲傷的情緒自然而來。

在詩中,日本人與《楓橋夜泊》中的張繼在某一刻達到精神共振。

所以,《楓橋夜泊》穿越語言的障礙,受到日本人的喜愛。

如今,日本人除夕有一個習慣,要到寺廟聽108下鐘聲,意為驅除邪惡,為新年祈福。

蘇州人很聰明,他們借用張繼《楓橋夜泊》詩在日本的影響力,在寒山寺舉行節日撞鐘活動,許多日本人遠道而來參加。

詩的生命力,很長很長,當張繼寫下《楓橋夜泊》的那個晚上,沒有想到,這首詩會傳得那麼長,那麼遠。

有靈魂的詩,千年不死,而這,也是唐詩的魅力吧!

「健美圈的肯達爾·詹娜」:因天使面容,金剛芭比的身材而走紅
2023/07/19
李小龍肌肉照:體脂率3%,一秒踢6腳打9拳,背肌「聖誕樹」,令人敬畏得武術大師
2023/07/11
李若彤和張豐毅合體健身,自嘲「加起來有120歲」,自律+努力等于無限可能,網友:姑姑,我想學健身
2023/07/11
辣妹健身房被「斷頭」,當場去世!求你別再瞎練了...
2023/07/06
他是西裝暴徒的鼻祖,因「包租公」走紅,肌肉不輸李小龍
2023/07/06
秀氣的臉蛋壯碩的身材,上海「肌肉和尚」半裸秀身材,網友:讓人想破戒!!
2023/07/06
最猛「老鮮肉」,65歲學騎馬,70歲成肌肉男,80歲走秀,85歲開飛機
2023/07/01
走進健身房的「真人版娜美」,傳說中的櫻桃女神,網友:這是泳衣魔鬼吧
2023/07/01
49歲的趙文卓,肌肉身材保持得當,氣勢絲毫不減當年
2023/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