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可真快啊,一眨眼的功夫,就到了小年,一年至此,接近尾聲。
過了小年,相應年味兒自然也就慢慢濃烈了起來。殺年豬,打年糕,辦年貨,一切的一切,都為過為幾天后的春節做準備。
因為春節,是中國人一年中最重要、最熱鬧、最喜慶,也是最美好的節日。
春節的傳統習俗有很多,但全國比較統一的就是家家戶戶貼春聯、放鞭炮、吃團圓飯,春節期間也會走親訪友,互相拜年。
當詩詞遇上春節,也會迸發不一樣的美。從古至今,有很多文人在這個特殊的節日,用詩詞寫下自己的內心的感受。
流傳最廣的莫過于宋朝王安石的《元日》一詩。
這首詩中他抓住了百姓過年時常有的習俗和細節,把萬家辭舊迎新的熱鬧場面、喜慶氛圍細致地描寫了出來,富有非常濃郁的生活氣息,所以深受大眾喜愛,能夠讓人在春節第一時間想起來。
但今天長風要給大家介紹的是一首春節最應景的宋詞,也可以說是寫春節最吉利最美好的一首宋詞。
南宋·趙長卿
笙歌間錯華筵啟,喜新春新歲。菜傳纖手,青絲輕細。和氣入、東風里。
幡兒勝兒都姑媂,戴得更忔戲。愿新春以后,吉吉利利,百事都如意。
這是描寫新春時節人們喜慶宴樂,彼此祝福的詞,全詞既吉利又喜慶,特別是結尾一句包含了所有的祝福,所以在新春佳節之際之際,讀來別有一番情趣。
詞文簡譯:豐盛的筵席樂聲、歌聲交錯起伏熱鬧非凡,喜的是迎來新春,新的一年。玉手纖纖,傳遞著名果、蔬菜、春盤。和樂氣氛在彌漫,東風吹動著狂歡。
少女穿戴著春幡、春勝,迎春的首飾,分外姣妍,賽似天仙。為的是新春過后,心想都能如愿:吉吉利利,平平安安,萬事順遂,幸福美滿。
詞人趙長卿,宋代著名詞人,也是宋朝宗室。少時孤潔,厭惡王族豪奢的生活,后辭帝京,縱游山水,遁世隱居,過著清貧的生活。
趙長卿他同情百姓,友善鄉鄰,常作詞呈鄉人,生平傳世的詞作就有三百多首,但他寫詞和柳永般常用俚俗口語,多記錄市井風物或抒寫心情,因而和當世詞壇有些格格不入,詞界對其評價也不高,就連《宋詞三百首》都未曾選錄他的詞。
這首《探春令》是趙長卿早年的作品,是他和家人一起吃春酒、慶新年時寫給家人的新年祝詞,沒有任何思想寄托、有的只是在春節時美好的祝愿。
「笙歌間錯華筵啟,喜新春新歲」上闋開篇起句就寫新春宴樂的歡慶氣氛,人們為了歡慶新年,舉辦了豐盛的筵席,宴席其間交錯演奏一些樂曲歌舞。
「間錯」二字寫出了一家人坐在一起喜氣洋洋邊欣賞歌舞邊進行宴筵的熱鬧場面,和現在我們一邊看春晚一邊吃開心團圓飯的場景非常類似。
「菜傳纖手,青絲輕細。和氣入、東風里。」接下來這幾句就具體寫吃年夜飯的情景,詞人把描寫的重點放在春菜盤子這一物品上,在唐宋時期,吃年夜飯時都要先吃一個春盤,盤子里的菜,或者切細,或者做成春餅,取迎新之意。
「菜傳纖手,青絲輕細」既有姑娘們端菜盤子的動作,又有盤子里的佳肴描寫出來了,「和氣入、東風里」又將新春佳節一家人團圓的熱鬧和氣、喜慶氣氛表現的生動真切。
「詞的下闋則轉而描寫小孩子在春節里歡樂的情景。
「幡兒勝兒都姑媂,戴得更忔戲」。幡兒勝兒,幡是一種旗幟,勝是方勝、花勝,都是剪鏤彩帛制成各種花鳥,大的插窗前,小的戴在姑娘們頭上以為飾,這里指的是春節時姑娘們戴在頭上的裝飾物。「姑媂」是整齊之意,「忔戲」則是指高高興興。這兩句寫姑娘們頭戴「幡兒勝兒」,高高興興地喜迎新春佳節。
「愿新春以后,吉吉利利,百事都如意」,結尾兩句是整首詞最吉利也最美好的祝福,詞人看到一家人和和氣氣,快快樂樂的吃酒慶新年,在笙歌聲中,他端起酒杯為大家祝酒,希望過春節以后,一家人都吉吉利利,百事如意。
趙長卿的這首《探春令》明快淺近,選用了許多吉祥的字面,使它充滿了節日的歡樂、喜慶氣氛,形象地再現了當時的民俗風情,富于生活氣息。
尤其是結尾一句「愿新春以后,吉吉利利,百事都如意」,給人們以吉祥如意的祝福,道出了國人數千年來最美好的節日愿景,讀后令人倍感親切,久久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