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賀才高命薄,體弱多病,只活了27歲便郁郁而終,撒手人寰。
被稱為「詩鬼」的李賀,雖然只存活于世上二十多載,然而李賀在世上的兩百多首存詩,卻令世人懷念其至今,其中有一首四句詩,更是驚艷了千年的時光。
寒門貴族——李賀
公元790年,李賀出生于福昌縣昌谷一個落魄的貴族家庭。
李賀的先祖是唐高宗李淵的叔父,屬于唐朝宗室大鄭王李亮房的那一脈后人。
對于自己擁有李唐宗室的高貴血統,李賀也覺得十分自豪。
然而現實情況卻是等到李賀這一代的時候,他這個「宗室王孫」早已世遠名微,家道中落了,李賀後來的仕途也是諸多不順。
李賀自幼體瘦,長相也是極有特點。
詩人李商隱在《李賀小傳》一書中曾這樣描述李賀的外貌:「長吉細瘦、通眉、長指爪,能苦吟疾書。」
李賀的父親李晉肅,早年間被朝廷雇為「邊上從事」,而后去蜀地任職。
在李賀出生的前半生里,李晉肅多半在外地漂泊,輾轉多地,做些小官。
待到李賀出生后,李晉肅升為陜縣縣令。
李賀的母親鄭氏,膝下有一女二子。
雖說李家是皇親貴族的出身,然而李賀一家人的家境情況卻并不太好,只靠著父親當縣令的微薄收入來維持一家人的生計。
在李賀十幾歲那年,李晉肅便病死了。
李賀的身世,說起來與「初唐四杰」頗有些相似的地方。
在年少高才方面,李賀與駱賓王一樣,七歲便能辭章,而后名動京華。
據傳在公元796,彼時的李賀才七歲,大詩人韓愈與其好友皇甫緹見了李賀的詩詞,便覺得十分驚訝,贊不絕口。
再後來,韓愈得知此詩詞的作者居然只是一個七歲的小娃娃,便約了好友一同登門求證。
高軒馬車在李賀的家門口停下,李賀開門迎接韓愈。
韓愈有心要驗證李賀的詩詞水平真正如何,便要求李賀當場作詩一首,于是便有了後來那首《高軒過》,令韓愈等人折服不已。
從這之后,李賀「神童」之名,名揚四方,而韓愈看望李賀的這則小故事,也成為當地文壇上的一樁美談。
而面對眾多人的稱贊,李賀卻沒有驕傲自滿,反而是更加勤學苦讀。
待到李賀十歲上下,白天的時候,李賀便在家里埋頭苦讀,創作詩文。
這在旁人眼里看來是無比枯燥的事情,李賀卻樂在其中,且怡然自得。
天氣晴朗的時候,李賀便會騎上家中的那只小驢,背上水囊和書袋,在四里八鄉瞎轉悠,啟發靈感,尋詩覓句。
一路走來,李賀邊走邊看,入目之處,或是祖國的大好河山,或是民間的百姓疾苦,李賀皆有所感嘆。
靈光乍現的時候,李賀便趕緊拿出紙筆記錄下來,而后再放入自己身后的書袋子里。
騎驢與作詩,本就是兩件格格不入的事情。
李賀看上去是游手好閑,然而卻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突發奇想之時,便停驢寫詩。
李賀便是這樣騎驢覓詩,游走于山水之間。
李賀就這樣邊走邊吟,日暮歸家的時候,書袋子里已經裝滿了記錄和紙條。
母親看兒子這樣早出晚歸的也很是擔心,看到書袋子里的紙條更是心疼不已,心覺李賀背地里收集素材如此刻苦,怕是要把心血都嘔干了。
為官之路,仕途不順
李賀十六歲上下之時,李晉肅因病逝世。
三年的守孝期滿之后,韓愈便來信李賀,建議他參加科舉考試。
年少的李賀初出茅廬,滿懷壯志,在河南府試一舉而中。
然而等到入京備戰之時,李賀卻遇到了一樁麻煩事。
有人說,李賀的父親名為李晉肅,如果李賀考中了進士,則「晉」與「進」兩字同音,如此便犯了「嫌音」的忌諱。
為有避名諱,便不準李賀參加考試。
其實,一切的背后,只是因為李賀才高八斗,才招來了如此忌憚。
在資格審查的時候,當事者更是以「觸犯家諱」的名由設置障礙,不讓李賀考試。
然而就是這樣一件看起來如此荒唐無理的事情,還在當地引起了極大的討論。
關于李賀及其父親的流言一時興起,在街頭巷尾也傳得如火如荼。
韓愈聽聞此事后也是想盡各種辦法,想要消除此事對李賀的影響。
然而韓愈一人的努力終究是人微言輕,流言在有心人的擴散下終究還是不受遏制地越傳越廣。
即便韓愈為李賀雄辯滔滔,李賀最終卻還是無法如愿一搏。
後來,借助韓愈的助力和關系,李賀只勉強做了一個九品官員的奉禮郎,這也算是初步解決了李賀的生活來源問題。
「奉禮郎」的職責,大致便是在宮廷朝會或者祭祀之時,負責禮儀訓導。
這一年,李賀只有二十二歲。
在這個九品芝麻官的位置上,李賀一干就是三年。
然而對于李賀這樣一個清高的文人來說,官場上的爾虞我詐與逢場作戲,這對李賀來說皆是極為不恥的。
再加上李賀先前懷才不遇賢達,仿佛命運從此將他推入了暗無天日的深淵,
李賀在這三年的時間里,也終于看清了這現實的社會,也明白自己并不適合官場的生活。
自那以后開始,李賀便日日飲酒作詩,聊以自遣。
如此平淡而又無聊的官場生活仿佛一眼便能望得到頭,李賀絲毫看不到自己的前途。
到了公元814年,李賀便毅然決然地辭掉了「奉禮郎」這個看起來悠閑自在,實際上又毫無前途的職位。
那一年,李賀悲傷地回到故鄉,但回到家中的李賀,卻只看到日漸敗落的家庭。
此時不但李賀的姐姐嫁為人妻,就連弟弟也遠走他鄉,以謀一個出路。
家中只剩下李賀一人,與年邁的老母親相依為命。
最讓李賀失意的,還是仕途上的失意和打擊。
盡管韓愈一直以來都對李賀的才華極為贊賞,但這似乎卻更加重了李賀的失落感。
「詩鬼」李賀
縱然李賀為官的仕途并不順利,但是他的文學作品卻頗受歡迎。
李賀的詩詞當中,用詞大開大合,有著一股非凡的想象力,在他的筆下,呈現出了一個光怪陸離而又色彩斑斕的世界。
雖說李賀好似成了命運的棄兒,但好在他的才華卻并沒有因此而枯萎。
在詩作當中,李賀可以盡情地放松自我,將自己的一腔熱血和壯志未酬的情感表達出來。
其中最令人所稱贊的,是李賀的作品大多充滿了一種冷艷而又奇詭的色調。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