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道衡,北齊到隋朝的一位大臣,同時也是詩人。他出身河東薛氏,可謂名門之后,父親薛孝通是東魏時期的大臣。但他萬萬想不到,自己最終竟然因為一句詩被殺。
歷史上因為寫文學作品獲罪的不在少數,比如《水滸傳》里宋江在潯陽樓題反詩,公然向著名反賊黃巢看齊,固然會被抓;還有歷史上著名的烏台詩案,蘇軾也是因為寫的文字被曲解為有指責朝廷的意思,因此獲罪。
然而,薛道衡并沒有觸犯這兩條,而是因為寫詩寫得好而被殺,實在令人感到匪夷所思。
導致他被殺的詩,名叫《昔昔鹽》,是一首樂府詩,其主題就是獨守閨中的女子想念外出的丈夫。在這首詩中,有兩句非常有名:「暗牖懸蛛網,空梁落燕泥。」翻譯成現代文就是:「幽暗的窗沿下已經結了蛛網,空蕩的房梁上已經落滿了燕巢泥。」
這兩句詩本身對仗工整,已經是佳作,其中暗含的韻味更是意境綿長。詩人并沒有直接描寫思婦本人的心中所感,也沒有寫她的孤苦生活,而是僅僅對家里的環境進行了側面描寫,襯托出了女人獨守著的凄涼的空房。
通過蛛網和燕泥這兩個意象,詩人完美地反映了思婦的凄涼生活,這兩句詩確實精彩。
賈島說過:「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能夠寫出這樣的佳作,不僅需要深厚的文學功底,還需要靈感。因此,薛道衡能寫出這樣的詩,本來應該高興的。而且當時這兩句詩確實非常受追捧,一時之間風靡起來,廣受傳唱。尤其是在南朝,雖然和隋朝是敵對國,卻連陳后主都欣賞薛道衡的詩作。
然而,偏偏是這兩句詩,讓薛道衡惹來了殺身之禍。殺他的不是別人,正是著名的昏君——隋煬帝楊廣。
看,就像我們所提到的這樣,一說起隋煬帝,大家首先想到——甚至可能唯一想到的就是昏君。不過,他也有別的身份,那就是詩人。隋煬帝本人也喜歡作詩,并且造詣也很高,他的《春江花月夜》《野望》等詩也都是比較優秀的作品。
嗯,只是比較優秀。這就是相當于我們剛才說的,具備了文學功底,但靈感方面還不夠完美,不像薛道衡的詩一樣兩面俱佳。于是,隋煬帝心里對薛道衡產生了妒忌。
說起來,隋煬帝當初和薛道衡的關系還是不錯的。當時隋文帝楊堅還在世,楊廣還只是晉王。有一次,薛道衡因為遭到別人的讒言陷害,被貶謫到嶺南。我們知道,那個時候的嶺南沒怎麼開發,環境惡劣,大部分人被貶到這里都是九死一生,難以回到中原。
可以說,薛道衡這一次被貶謫也是兇多吉少。
不過,當時楊廣非常欣賞薛道衡,寫信給后者說:在被貶謫的路上一定要途經揚州,因為當時楊廣在揚州,可以借機把他留下。不過,薛道衡看不上楊廣,偏偏走了江陵道,而不是揚州路。
好在薛道衡命大,并沒有死掉。後來楊堅去世,楊廣繼位,也沒有計較薛道衡不領情的事,對其委以重任。
到這個時候,兩個人的關系至少在面子上還過得去。不過,接下來薛道衡做的事,就引起了麻煩。他寫了一篇文章,名叫《高祖文皇帝頌》。
按說歌頌先帝也不是什麼罪過,但在某些戴著有色眼鏡的人看來,就不一樣了。隋煬帝本來就對薛道衡當初不鳥自己感到生氣,現在薛道衡又對先帝使用了大量的溢美之詞。隋煬帝心里想:怎麼?在你心里,我比先帝差那麼多嗎?你瘋狂地稱贊先帝,不就是指桑罵槐,說朕不怎麼樣嗎!
《詩經》里就有這麼一篇名叫《魚藻》的詩,創作者同樣是通過歌頌周武王的方式,諷刺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那位)昏庸無能。隋煬帝想起了這件事,于是說道:「薛道衡如此稱贊先朝,明擺著就是效仿《魚藻》的含義!」
不僅如此,薛道衡在一次朝廷的討論中,提到了隋初名臣高熲。高熲對隋朝的建立有不可磨滅的貢獻,但由于他當初始終支持太子楊勇,得罪了楊廣和獨孤皇后,因此後來被隋文帝排擠。薛道衡說道:「如果高熲還沒死,咱們正在討論的新法令肯定能實行下去。」
這句話後來傳到了隋煬帝的耳朵里,導致其大怒。隋煬帝馬上命人將薛道衡抓起來,并最終逼其自盡。可憐一代詩人,在七十歲高齡難以自保,不得不含冤而死。
看起來薛道衡是因為得罪了隋煬帝而死的,但隋煬帝的嫉妒也是害死薛道衡的重要原因。在害死薛道衡之前,隋煬帝流露出了自己的真實想法,洋洋得意地說:「我看你還能不能再寫出‘空梁落燕泥’這樣的詩句!」
不僅是薛道衡,還有一個人也因為相同的原因而死。這個人叫王胄,也是一個詩人,曾經寫出了「庭草無人隨意綠」的佳句。後來他被殺的時候,隋煬帝也說過相同的話:「我看你還能不能寫出‘庭草無人隨意綠’這樣的詩!」
這兩件事都記錄在《資治通鑒》中,至少司馬光認為是非常可靠的歷史故事。
由此可見,遇到一個嫉妒人的領導,實在是一件難事。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在面臨相同問題的時候無法應對。
五代十國的時候,南唐有一位詞人,名叫馮延巳。他曾經寫出了一首非常經典的詞,開篇最為著名:「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
當時南唐的皇帝是中主李璟,也就是李煜他爸,同樣是一位詞人,文采非常好。李璟也很嫉妒馮延巳,所以有一天故意問道:「吹皺一池春水,關你什麼事?」
這話問得有點荒唐,但馮延巳聽得出來,這是皇上嫉妒自己。于是,他馬上恭敬地說:「未若陛下‘小樓吹徹玉笙寒’也。」
李璟不是隋煬帝,馮延巳也不是薛道衡和王胄。憑借著自己的機智,馮延巳保全了自己的性命,而沒有像另外兩位一樣以悲劇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