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宋詞,蘇軾就是后世文人永遠繞不開的人物。宋王當年曾羨慕唐朝出現了像李白這樣的文人,于是問手下「大宋可有能媲美之人」,手下報出了蘇軾的名字。宋王這才微微一笑,滿意地收起了對唐王的羨慕之心。
尚在世時,蘇軾的作品就曾風靡一時,遼國、西夏等地,都有他的手抄本詩詞集,可見影響力之大。到了北宋末年,宋王甚至因為怕他獨大,一度禁止其作品出版,但結果卻是越禁越多。
那麼,可能有網友會問:是不是蘇軾的每一首作品,在古代都非常流行呢?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蘇軾平生存詩2700多首,存詞362首,現代人耳熟能詳的并不多。就算是在古代,也并非每一首都受到好評。比如,本期筆者要跟大家介紹的這首,在古代各類詩評集里,就極少被人提及。
這首詞名叫《南鄉子》,現代專家普通認為,這是蘇軾19歲時首次嘗試的詞作,早前他一直只寫詩。既然都說這是「第一首詞」,為何卻很少被提及?而且,這首詞傳到現代后,不少家長讀過都表示:可別讓我孩子讀。
為何?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蘇軾都寫了些啥:
寒玉細凝膚。清歌一曲倒金壺。冶葉倡條遍相識,凈如。豆蔻花梢二月初。
年少即須臾。芳時偷得醉工夫。羅賬細垂銀燭背,歡娛。豁得平生俊氣無。
咱們都知道,蘇軾是一個嬉笑怒罵皆可成文的人,高興了、難過了都得寫上一首。這首《南鄉子》,就是他在極為高興時寫下的,因為當時他剛剛娶到了發妻王弗。史書上關于蘇軾的另兩外紅顏王朝云和王潤之,皆多是外貌方面的描寫,而有對王弗的評價是:敏而謹,慧而謙。
寫這首詞時,19歲的蘇軾與王弗已結束新婚花燭夜,風流倜儻的他突發妙想,準備好好夸一夸妻子。與一般的情詞相比,它共有3大特點:
其一,語言的直白程度,在唐詩宋詞里頗為少見。都說古人矜持,但在這首詞里,蘇軾夸起妻子來卻是一點都不含糊。一開篇,就是一句「寒玉細凝膚」,后面又是「羅賬細垂銀燭背」,每一句都引人想象。
其二,蘇軾很聰明,詞雖然寫得挺「艷」,但人家每一句都是引用前人的名句。從開篇到結尾,一共引用了吳融、鄭谷、李商隱、杜牧、白居易、鄭遨、韓偓,共7位文人的名句。
難怪有詩迷開玩笑:就這樣的集句詞,就算有人說他蘇軾「不太正經」,那他也可以爭辯,畢竟沒有一句是他自己的「發明」。
其三,雖然是集句詞,但蘇軾的布局很講究。把這些前人的句子拼在一起后,完全能把當日花燭夜的美好寫得淋漓盡致。
或許是集句詞不受待見,亦或是寫得太「艷」了,總之古人是極少點評它的。哪怕是傳到現代,在多數給中學生看的蘇軾詞集里,也并不會收錄它。因此,家長們擔心孩子們看到它其實也是過慮了。不過,筆者倒是認為,從整體水平上來看,這首詞的水平并不弱,而且每一句都是點到為止的,只要正確引導,家長們其實并不需要太過忌諱。對此事,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