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印萬川。
明月,是所有人心中最溫柔的一種情懷。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云萬里天。(《嘉泰普燈錄卷十八》)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詩經·國風·陳風·月出》)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靜夜思》李白)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出塞二首 其一》王昌齡)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潔。(《車遙遙篇》范成大)
「如水的月色里,彌漫著鄉情、親情、愛情、友情,浸潤著愛意、怨意、痛意、恨意。」
如果說有那樣一首詩,將明月之美寫到了極處,將宇宙的迥絕寥廓與人生的短暫和永恒、「變」與「不變」,混融得天衣無縫,那一定是唐代詩人張若虛的這首《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詩名《春江花月夜》,看似有5個意象,其實中心意象只有一個,便是「月」。
「春」、「江」、「花」、「夜」,都是「月」的陪襯。
整首詩由「月生」開始寫起,緊接著,是「月懸」、「月斜」、「月落」。
明月稱謂的改變,偷偷照應著時間無聲無息的流逝。
而就在這輪明月之下,一個詩人,孤身獨立于清明澄澈的宇宙之中,見自我,見天地,見宇宙,見眾生。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前八句,明月初升,此時詩人的眼中,是一輪「明月」。
春潮浩蕩,如千軍萬馬,奔涌而來,與浩渺無邊的大海連成一片。暮色漸深,一輪明月冉冉升起,仿佛與潮水一道涌了出來。
明月的光輝遍灑江河大地,千里萬里。月華流瀉,花樹愈加潔白晶瑩,如蒙上了一層薄薄的雪。
整個江岸都被這片月色籠罩,如夢如幻。
詩人聚焦在一個「明」字,月亮的皎潔光華,被書寫得淋漓盡致。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接下來八句,詩人望著明月,而自然聯想到恢弘闊大的宇宙,想到自己的孤獨渺小,此時的月亮,是一輪「孤月」。
時明時晦,時圓時缺,往復循環,生生不已,這就是「月亮」。
面對這種具有永恒性的東西,人總不免去探究它的源頭,產生深沉的思索。
于是有了詩人的叩問:
究竟是誰在江邊最初看見這輪明月的呢?
江河上方的這輪月亮,又是在何年何月何日,最初照耀著世人的呢?
一年一年過去了,一代一代過去了,月亮似乎永遠都是這個樣子,而人卻已不再是最初望見明月的那一個人。
月亮固然是永恒的,個人的生命是短暫杳渺的,可是整個人類一直一直綿延下去的話,不也是另一種程度上的永恒嗎?
寫到這兒,不由想起曾聽過的一句話:沒有人永遠年輕,但總有人正年輕。
這種靠一代又一代的血脈延續著的、傳承著的,便是獨屬于人類的「永恒」。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接下來20句,詩人由宇宙人生的「變」與「不變」,轉到了俗世人間的離恨別愁。此時的月亮,在詩人眼中,當是「相思之月」。
蘇軾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時缺時圓的月亮,也便常常象征著人間的離散與相聚。
在這里,詩人用藝術化的筆墨,將這種兩地隔絕的思念,分別從游子與思婦的角度來寫。
離鄉在外漂泊的是游子,在家溫柔而堅定守候的是思婦。
往往是在夜深人靜的晚上,閨樓上是因思念無眠的婦人,她望著灑在妝鏡台上、玉戶簾上、搗衣砧上的月光,滿懷思緒交織著。
一時是惱這月色,偏來撩撥寂寞的心;一時又是盼著這明月,能寄去自己的幾許相思。
所有凄惻深沉、無法言說的悲與淚,都含蘊在這月色中了。
你細細地聽,細細地看,也細細地被打動。
思婦對著明月惆悵滿懷時,那游子又何嘗不是魂牽夢縈?
花落幽潭,春光將老,到了歸家的時候了呀,心心念念著。
可,山高水遠,長路茫茫,不知有幾人能趁著月色歸家,得償所愿?
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搖蕩著世間無數癡兒女的離情,灑滿了江邊的樹林。
月落了,思念還依舊,孤獨還依舊,思索還依舊。
乃至1300余年的時光過去了,無眠的夜里,你坐在窗前翻開這首詩,還能感受到絲絲縷縷的月光,灑落在自己的心上。
你感到一種純粹無瑕的美在心胸搖蕩,感到一種遠自亙古的孤獨令人悵悵,感到一種溫柔的情意在汩汩流淌。
感到長風渺渺中,你立身天地宇宙之間,望著頭頂的那輪明月,叩問著一切的本源。
那一剎那,天何其高,地何其大,人類是何等的偉大又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