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生4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讀過這句詞的都知道,這首詞是蘇軾寫給亡妻王弗的悼亡詞。世人皆說,蘇軾重情,發妻去后仍念念不忘。但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蘇軾不可能一輩子都為王弗守身如玉。
不僅如此,在蘇軾40歲的時候,他遇到了一個12歲的小女孩,還將其收入府中。說起二人的初次相遇,便能想起那句如今被男人當成花言巧語的詩句。
蘇軾,眉州眉山人,是初唐大臣蘇味道的后人。其父蘇洵,二十七歲時因父喪居家,才開始閉門發奮讀書,最終在文學上頗有成就的事跡,被后人用來說明「何時努力都不算晚」的有力證據。
蘇軾名字中的「軾」字便是其父蘇洵對兒子寄予的無限期望。
也正是由于父親的發奮努力,和言傳身教,蘇軾從小便愛好文學,且學有所成。
嘉祐元年,二十一歲的蘇軾隨父親和弟弟一起入京參加科舉考試,適逢當時的主考官是歐陽修,小試官則是梅堯臣。
在此次科舉考試期間,歐陽修與梅堯臣正致力于詩文革新。蘇軾應試時的文章一出,其清新灑脫的文風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兩位考官的目光。
據傳當時考試的題目是《刑賞忠厚之至論》,蘇軾的文章深得歐陽修的賞識,只可惜當時歐陽修誤以為是自己學生的作品,怕招來非議,只給了第二名的成績。
不僅如此,蘇軾還曾在考卷中寫下了一話,連歐陽修與梅堯臣都不知出處的詞句。
等到面試的時候,便問蘇軾,這句話出自哪里。沒想到蘇軾回答說:何必知道出處呢!歐陽修聽后,對蘇軾的豪邁、創新大為贊嘆。也正是由于歐陽修的贊賞,此次考試后,蘇軾一舉成名。
不過蘇軾的仕途并不順利,甚至可以說是起落落落落落。但他卻憑借自身灑脫的性格和樂觀闊達的心境,度過了平順的一生。
那年杏花微雨,那年蘇軾十九歲;那年清風明月,那年王弗十六歲。王弗是四川眉州鄉貢王方的女兒,不僅生得如花似玉,而且在文學上也是天資聰穎。
不僅如此,在古時那個被封建禮教束縛的社會中,她與蘇軾的結合,是一場罕見的源于浪漫的愛情。
四川眉州有座風景秀麗的「中巖山」,山上有座書院,名為「中巖書院」,王弗的父親王方便在這里教學。而這里也正是青年蘇軾的求學之處。
在「中巖書院」附近有一座「中巖寺」,寺中有一汪清池,池水形似明月,清可見底。最神奇的是,如果站在池邊,雙手擊掌,便會有無數魚群聞聲而動,從池底的巖縫游出,頗為壯觀。
面對此景,蘇軾向老師王方建議:「好水不能無魚,美景亦當有美名也。」
于是王方便邀請眾多文人墨客前來提筆為小池命名,只是皆不如意。就在這時,蘇軾想起池底的魚兒們,總是在聽到岸上的擊掌聲,便應聲而出。
于是提筆寫下三個大字——「喚魚池」。就在這時,在家中的王弗因聽聞父親要為小池命名,故而遣丫鬟將自己寫在紙上的名字送去。
王方打開紙條后發現,紙上寫著的正是「喚魚池」三個大字。眾人皆驚訝不已。
也正是因為如此,王弗和蘇軾之間的「喚魚愛情」開始了。
王弗16歲時便嫁予了蘇軾為妻,此后二人琴瑟和鳴,[夫·妻·生·活]更是羨煞旁人。只可惜好景不長,在王弗26歲那年,她因病病逝于汴梁。
為了紀念妻子,蘇軾親手為其寫了墓志銘,更是留下了《江城子·十年生4兩茫茫》這自古以來的第一首悼亡詞。
在王弗去世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蘇軾都沉浸在悲痛之中。為了讓年幼的兒子能有人照顧,蘇軾只好娶了王弗的堂妹,后又為其取名王潤之。
王潤之在嫁給蘇軾之后不僅為其生兒育女,更是對王弗留下來的孩子視如己出,無微不至。不僅如此,王潤之更是陪伴蘇軾走過了他仕途最不順利的那些年。
只是面對如此賢惠、善解人意的妻子,蘇軾并沒有放棄對美的追求。俗話說「家中紅旗不倒,外面彩旗飄飄」,更何況是在男子可以三妻四妾的古代呢。
蘇軾在自己40歲這一年,便遇到了一位女子,這位女子與他初見時略施粉黛,卻令蘇軾一見傾心,還為其寫了一首詩。
這個女子便是王朝云。王朝云是一位因家境貧寒流落到歌舞班的一名歌舞姬,從小學習歌舞的她,在舞蹈方面技藝頗高。
這一年適逢蘇軾反對王安石變法被貶至杭州。在此為官期間,蘇軾常邀朋友一起游覽西湖。有一次,他們為了助興,便在飲酒時找來了歌舞班的歌舞姬,其中便有王朝云。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隨著樂曲的響起,王朝云輕點腳尖,步伐靈動,宛若仙境中的仙子翩翩起舞。
一曲舞罷,蘇軾已然入了迷,便邀其坐下一起飲酒。看著身旁的美人,窗外的美景,蘇軾詩興大發,脫口而出: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此詩的最后一句「淡妝濃抹總相宜」,不論是在古時,還是在如今,都成了男子稱贊女子美貌的甜言蜜語。
彼時年僅12歲的王朝云,更是被蘇軾的文采所打動,決心追隨他一輩子,從此便成了蘇軾的侍女。
不過王朝云從入蘇府那天起,雖然得到蘇軾夫婦的善待,卻始終沒有得到一個名分。
有人把原因歸結為,王朝云遇到蘇軾時,對方已經四十歲了,巨大的年齡差讓蘇軾無法給其名分。還有人說是因為王朝云的出身,蘇軾將其納為妾室不免被人說三道四。
不過具體是因為什麼,現在我們便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