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于隋唐的詞,經過唐末五代發展,到宋朝開始鼎盛,所以后世詞以宋稱。
其實宋初詞壇還是承續晚唐五代的詞風,體裁以小令為主,寫詞的文人雖多,但都宥于所謂詩文體尊而詞體卑的成見,整體格調仍然細膩婉約,題材寫景跳不開閨閣亭園,抒情也不離傷春怨別,這種情況一直到蘇東坡的出現才改變。
蘇東坡在學習前人的經驗,加上自己樂觀的性格創作的「豪邁」詞作,才使詞走向了社會人生更廣闊的天地,擺脫「艷科」桎梏,成為時人言志抒情的文體。
但在蘇東坡之前,也有格調豪邁、感情疏宕的詞作出現的,今天向大家分享的這首宋詞就是其一,它就是蘇東坡老師歐陽修筆下最豪放的一首詞作——《朝中措·送劉仲原甫出守維揚》。
《朝中措·送劉仲原甫出守維揚》
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
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鐘。行樂直須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此詞是歐陽修送別友人時寫下的,他的好友劉敞,字原父,一作原甫,嘉佑元年(1056年)被朝廷任命為揚州太守,臨行之際,歐陽修為他設宴餞別。
好友的目的地揚州,歐陽修非常熟悉,因為他也曾在主政過此地。宋仁宗慶歷三年,慶歷新政開始,37歲的歐陽修也參與其中,但很快改革就失敗了,歐陽修被貶各地為官,直到皇祐元年(1049年)回朝,期間就有江蘇揚州。
這次其實是他的第二次遭貶,坎坷和困難并未擊敗他,對此他樂觀積極面對被貶生活,處江湖之遠依然心憂百姓,每每主政一方,都盡心盡力治理,取得了可喜的政績,深得地方民眾的歡迎。
在政事處理得井井有條的同時,他還經常游山玩水、喝酒寫詞,把日子過成詩。在滁州修建醉翁亭,寫下「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的《醉翁亭記》。在揚州,他主持修建了淮東第一觀平山堂,還留下了許多令后人津津樂道的雅趣。
在好友的餞別席上,歐陽修又想起了自己在揚州任太守時的悠悠往事,內心十分感慨,于是借著酒勁,寫下了和他之前婉約風格完全不同的這首有豪邁之風的詞。
它不僅塑造了歐陽修豪放達觀的「文章太守」形象,還與后來的蘇東坡詞風非常接近,蘇東坡的豪放詞的創作,也許就受到了這位老師的影響。
詞的上片描寫詞人對揚州景物的思念之情。
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
詞的開頭就是破空而來,寫得氣勢磅礴的兩句,為全詞定下了豪邁的基調。
「倚」字便讓人能夠想象出平山堂的壯觀磅礴。
我們站在凌空矗立、高聳矗立的堂中眺望遠方,山峰綿延不絕,似有似無。
有經驗的朋友就很好理解了,站在高處遠望,越遠的山峰越朦朧,所以詞人這里借王維詩句「山色有無中」《漢江臨眺》來描繪眺望之景。
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
據記載,歐陽修曾經在平山堂前親手種下楊柳,但不到一年,便離開揚州調任潁州了。大家也都知道,我們很懷念一個地方時,會懷念當時的一草一木,所以堂前楊柳的一枝一葉,也牽動著歐陽修的心。
「幾度春風」四字又讓豪放中增添了深情,因為這楊柳早已經青了數次,又黃了數次,而自己還是未曾得見,念及于此,自會動容。
另外楊柳多是離別之時的意象,這里寫楊柳也非常切題表達了對朋友依依惜別之情,所以下闋開始寫眼前好友。
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鐘
據記載,劉原甫才思敏捷,有一次一口氣連擬九道詔書,真正有倚馬之才,而且又生性豪放,「一飲千鐘」想來亦是常情。
歐陽修連用三個短句把一個氣度豪邁、才華橫溢的「文章太守」形象,表達的淋漓盡致,如在眼前,令人佩服。
「文章太守」這個形象,也可以用來形容歐陽修自己,他何嘗不是一位氣度豪邁、才華橫溢、一飲千鐘之人,所以蘇軾在歐陽修去世后,想起恩師歐陽修也寫下了「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楊柳春風」的詞句。
行樂直須年少,樽前看取衰翁
結尾二句,又回到自己,當時他已是知天命之年,在那個年代,已是垂垂老矣,何況這一生在仕途上歷盡沉浮,幾經貶謫,很多事情已經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面對知己好友,不禁發出這樣感慨:趁現在年輕就趕快行樂吧,你看那坐在酒樽前的老頭已白發蒼蒼。
歐陽修贊友人為「文章太守」,卻自謙為「尊前衰翁」,雖然讀起來有一些人生易老,鼓勵好友要及時行樂的無奈,但細細讀來卻又能體會到歐陽修那一顆放曠達觀的心,那一種雖年華老矣仍豪情不減豪邁情,這也得益于第一句定下的基調。
歐陽修這首兼具超曠豪宕之氣和深婉沉著之情的佳作,突破了五代以來柔媚的詞風,對后來的詞人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后人也對它贊譽有加,大家喜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