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鑄,北宋著名詞人,人稱賀梅子,自號慶湖遺老。他出身高貴,是宋太祖賀皇后的族孫,唐代詩人賀知章的后裔,同時也是名門望族的夫婿。賀鑄身長聳目,面色鐵青,人稱「賀鬼頭」,雖然相貌丑陋卻勤奮好學,詩、詞、文樣樣精通,且從小就立下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然而,他滿腔抱負卻一生不得志,多次辭官。
賀鑄以詞聞名于世,詞的內容、風格豐富多樣,既有英氣豪俠的一面,也有柔情清婉的一面,兼有豪放、婉約派之長,在北宋詞壇獨樹一幟,聲名次于蘇門的秦觀和蘇門以外的周邦彥。
我們今天介紹的這首《青玉案》是賀鑄最負盛名的一首詞,宋人周紫芝在《竹坡詩話》中有這樣的記載:「賀方回曾作《青玉案》詞,有‘梅子黃時雨’之句,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謂之‘賀梅子’。」明沈際飛在《草堂詩余正集》中稱其為「真絕唱」。
青玉案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
錦瑟華年誰與渡?
月台花榭,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
試問閑愁都幾許?
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這首詞是賀鑄晚年退居蘇州時,看到一個美麗、輕盈的女子從眼前飄過而產生了傾慕之情,隨手寫的一篇感遇。
事件的本身并沒有什麼新奇,也沒有什麼感人之處,也不值得大書特書。
可是,詞人妙就妙在把這生活的瞬間、把這稍縱即逝的感受、把這不值得特書的事情,擴散開去,寫出新意,寫出了千古傳誦的佳句,以至于它一問世,就被人們譽為「絕唱」。
全篇虛寫相思,以一個「愁」字為中心,鋪敘抒懷。
詞的起句「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凌波」、「芳塵」來自曹植《洛神賦》「凌波微步,羅襪生塵」,形容洛神的仙姿步態。
這里以「凌波」、「芳塵」代指伊人,意思是說,一、她不到橫塘詞人的居處來;二、詞人也不曾跟了伊人去,只有「目送」而已。
憾恨之余,接下來詞人拋開自我,推及伊人。他設下一問:「錦瑟華年誰與渡?」
「錦瑟華年」來自李商隱的《無題》:「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錦瑟撥弦,華年不駐,伊人的青春將被時光撥弄,像琴音一般流逝,誰將和她一起消受青春的生命呢?
回答是:「月台花榭,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
原來她深居獨處,自甘寂寞,被幽囚在朱門、瑣窗以內。
雖然屋榭有花,平台有月,卻沒有知己和情人,只有一年一度的春光,暗送著少女的年華,有誰憐惜這身份、品質不凡的美人,空自浪費著青春的生命?
到此方知,前面自己遇不到伊人是陪筆,此處伊人浪費了青春才是正題。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屈原《離騷》)是屈原的悲哀,也是賀鑄的悲哀、人類的悲哀。
上闋就是由曹賦、李詩、屈騷運化而來,以美人、香草作喻地抒發本人身世的感慨,即所謂「一種傷心說不出處」。
下闋再由伊人落到詞人自己:「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
「冉冉」是云彩飄動的樣子,「皋」是低濕之地,「蘅」是一種香草。賀鑄說我看到碧云冉冉,天都黑了,在這長滿了香草的橫塘路上,已經是日暮黃昏,我所等待的女孩今天怎麼還沒有出現呢?
「彩筆新題斷腸句」:彩筆的典故是六朝時代有個文學家江淹,他的詩賦都不錯,相傳有一天他夢見一個神仙給了他一支五彩的筆,他的詩自此就寫得很好;後來他又夢見神仙把彩筆收回去了,他的詩文也寫得不好了。
這當然只是傳說,彩筆是詩文都寫得很好的那種筆,既然我所等待的美麗女孩不來,我又不能跟她交往,我就用我的彩筆寫下很多斷腸的句子。
與上闋相對,詞人也為自己設下一問:「試問閑愁都幾許?」
要問「愁」這種情緒怎麼來形容呢?
其悠遠好比一川煙雨籠罩的青草;其彌漫好比滿城的飛絮;其綿長不斷令人煩惱,好比梅子黃時的細雨。
這樣唯美的比喻,只要想出一個就能成為名句,賀鑄居然一連用了三個,而最后一個最為形象貼切,迅速不脛而走,很快大家便都呼他為「賀梅子」。
這三種景物像三幅畫把愁苦描摹到極致,我們仿佛能看到這樣的畫面:
詞人獨自在一望無際的雜草中徘徊,一會兒又在滿城紛飛柳絮中踽踽獨行,一會兒又孤苦伶仃站在梅子河畔。
賀鑄不用訴苦,不用說愁,只是讓我們一頭扎入其中,便勝過千言萬語,讓人動心又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