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 一代奇士
♡
李泌(bì),中唐史上最突出的人物,沒有之一。
他歷經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又力保順宗登基。
「安史之亂」后,是李泌力挽狂瀾,救大唐于水火,又與外甥張志和制策,大膽啟用「回紇」兵,郭子儀才得以復長安。
順便說一下,張志和就是寫出「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那位,同樣也是一位奇人,25歲就官至左金吾衛大將軍,封金紫光祿大夫,享正三品。
要知道,宰相也不過是三品官員。
但是,26歲時張志和卻突然致仕,攜漁童、樵青漫游五湖,自謂「煙波釣徒」,不問世事,這一點和他的舅舅李泌很像。
在雷佳音領銜的《長安十二時辰》中,靖安司小道士長源(易烊千璽飾)便是李泌的原型,長源為李泌的字。
在這部劇里,很多人物在歷史上都有其人,如後來與李泌作對的元載(宰相),以及不良人張小敬,傳馬嵬驛殺死楊國忠的勇士,便是張小敬。
在唐代,做官未必能名揚天下,除非你能做到五品以上,但如果你藏書足夠多,那就一定能夠成為一個名士,這是最低調的「炫富」。
李泌便是藏書大家,充棟盈車,所以有「書城」之號。
他七歲能文,有「神童」之譽,擅「周易」,崇「老莊」,與白居易有知遇之恩的大詩人顧況,便是李泌的門生。
最重要的是,李泌不喜功名,玄宗朝得李隆基賞識,后遭李林甫排擠,遂子自請出朝隱居嵩山問道。
當時的燕國公張說、宰相張九齡皆極欣賞李泌,稱其為「小友」。
即便是肅宗朝,李泌獨掌大權,「白衣卿相」與皇帝伴駕時,亦是幾度請辭,一心悟道。
某種程度上來說,李泌雖為宰相,卻有「國師」之名,可卜朝運,同時又擅軍政,在李唐出現危機時,屢屢匡扶社稷。
就連嘴一向很刁的司馬光也說:泌雖詭誕好談神仙,然其知略實有過人者。至于佐肅、代復兩京,不受相位而去,代宗、順宗之在東宮,皆賴泌得安,此其大節可重者也。
所以就功業而言,李泌確為一代奇人,時無人出其左右。
我們也總是講,一個人所取得的成就,和他的思想高度息息相關,所以今天我們讀李泌的詩。待解析完以后,或許你對人的一生將會有一個全新的審視。
02 | 品讀經典
◆
天覆吾,地載吾,天地生吾有意無。
不然絕粒升天衢,不然鳴珂游帝都。
焉能不貴復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
一丈夫兮一丈夫,千生氣志是良圖。
請君看取百年事,業就扁舟泛五湖。
出自李泌的《長歌行》
在《長安十二時辰》中,李泌曾多次直言「我要當宰相」,現實中的李泌也確有這樣的志向。
他潛心悟道,又志在功名,聽起來似乎有點矛盾,但讀完他這首詩,或許你就明白了。
詩文大意可解為:
人生于天地間,上有蒼穹,下有厚土,天地養育了我們,到底是無意還是有意?
如果無意,為何有人辟谷求仙,有人追求功名利祿,宦游帝都,指點江山。
就連那些長久得不到賞識的人也不肯離去,空做一個慷慨激昂的大丈夫?
真正的大丈夫,我心目中的大丈夫,一定是肯用生生世世去追求自己心中的未竟之志。
不信且向前看百年,諸如范蠡那般,亦是功成名就后才五湖泛舟,翱翔于天地間。
03 | 一生何為
▽
蘇格拉底有三個著名的問題:
我是誰?
我從哪里來?
我要到哪里去?
這也是哲學的終極問題,即人存在的意義。
而李泌這首詩的起句便是這樣的思考。
「天覆吾,地載吾,天地生吾有意無」
生而為人,誰也不是無用的存在,至少沒有人愿意去承認,哪怕是一個乞丐,他也有乞丐的尊嚴和人格,不然就不會有丐幫。
可如果把人視為一個單純的個體,你的生與滅便是世界的存在和寂滅。
你呱呱墜地,對你而言,這個世界便有了新的意義,你可以選擇為別人奮斗,也可以選擇為自己奮斗,但本質上來說,隨著你百年之后的離開,這個世界便不再和你有關。
從你的視角看,這個世界瞬間就坍塌了。
諸如一款《三國志》街機游戲,你投了幣,選了關羽,張飛、趙云便是設定的角色,如果你不能通關,張飛、趙云會隨著你被怪物打死,而一起消失。
但是在另一台機器里,張飛、趙云依然鮮活。
所以殘酷點說,就個體而言,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和物,都是你生命存在的一個設定,包括你的父母、你的孩子。
李泌在這兩句詩里,有這樣的思考,并在接下來的詩文里加以佐證。
「不然絕粒升天衢,不然鳴珂游帝都。焉能不貴復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
如果一個人的一生是虛妄的,那麼還有奮斗的意義嗎?若有神仙,為何我們當初不直接辟谷修行,得道飛升?
那些聚集在京師求仕之人,他們是看不開嗎?寧可窮苦也不離去,空負一腔熱血蹉跎年華,難道說他們都錯了嗎?
非也!
這是詩人提出的疑問,以問制問總是最聰明的方式。
但詩人確實給出了答案,就在下面兩聯。
「一丈夫兮一丈夫,千生氣志是良圖」
此一丈夫,彼一丈夫,居農在田時可讓糧食豐收,亦是大丈夫之舉。
舉第為官,可指點江山、匡扶社稷,同樣是在行使自己的職能。
這也恰好說明了,人的品格無高低貧賤之分,一切都只在于自己的內心和世俗的眼光。
簡單點說,生而為人的意義,就是做什麼像什麼,只要立下志向,就要勇往直前,把這份使命盡最大努力去完成。
老莊講無為而治,既然無為,何談于「治」,可仔細想來這并不沖突,「無為」是心態、是境界,治理則是行為。
有行為、有思想,就是后世的「知行合一」。
所以你看,哲學是有用的,讀詩也是有用的。
「請君看取百年事,業就扁舟泛五湖」
在最后這一聯中,詩人李泌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人要圖志圖業,這是生命的意義。
現代人,20幾歲的孩子就漫看云卷云舒,這叫躺平,不叫看開了。
生命是一個過程,誰也不清楚我們從哪里來,會到哪里去,只有讓每一天都活得有價值,完整的一生才更有價值。
范蠡功成身退,「鳥盡弓藏」,才攜西施泛舟五湖,他實現了自己的理想,之后淡泊名利,這才叫看透了。
同時,李泌嘆「一丈夫兮一丈夫」,并不是強調人一定要位極人臣,或者富可敵國,不然這世界就沒有平民和窮民。
詩人只是慨嘆,人要有自己的夢想,并可以付出一輩子的努力去完成,用這樣的行為去充實生命,實現價值。
所以不要因為生活層次不同而感到卑微,即便你是一個「外賣員」,如果你可以通過勞動齊家,讓父母、老婆孩子有相對舒逸的生活,你也是成功的。
只要,你的目標就是擁有一個恬淡、平穩、簡單的生活。
最怕你一生碌碌無為,還說著平凡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