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留下大約有一千首詩作;杜甫,大約一千五百首;白居易,留下三千多首……
這幾位唐詩代表人物,都屬于高產詩人,這些數字,僅僅是指留存至今、我們還可以看到的詩作,事實上,他們一生創作出來的作品數量遠不止于此,其中還有很大一部分未能流傳下來。
詩人
唐朝,是個詩歌極其繁榮的時代,大多數的詩人,都屬于高產或者量產,比如剛才提到的李白、杜甫都屬于詩歌的高產創作者,但他們既高產又高質,當然也有很多高產卻低質的詩人,這種就屬于量產式。
不過,以前的節目,我們也介紹過幾位孤篇詩人,比如享有「孤篇蓋全唐」之譽的張若虛,還有寫出「月落烏啼霜滿天」的張繼,他們創作的產量低到極致,僅憑一首就可以名垂青史。
除開以上這些詩人以外,唐代還有一個超級厲害的詩人,他的一生,只留下六首作品,但僅憑其中的兩首,就做到了冠絕千古、獨步天下!這位詩人相信大家一定不會陌生,他就是四大邊塞詩人之一的:王之渙。
詩人
王之渙,是盛唐時期著名的邊塞詩人,《全唐詩》收錄了他六首詩作,分別是《宴詞》、《送別》、《登鸛雀樓》、《涼州詞》二首、以及《九日送別》。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登鸛雀樓》和《涼州詞》,這兩首詩,相信大家不假思索就能倒背如流: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這首《登鸛雀樓》,記得我小時候學的第一篇唐詩就是這首。
詩人
還有《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那麼這兩首詩,其中的《登鸛雀樓》被譽為「五絕之首」,而《涼州詞》黃河遠上白云間這首,則被譽為「七絕之首」,所以說,王之渙僅憑這兩首作品,就取得了冠絕千古、獨步天下的文學成就。
王之渙的《登鸛雀樓》和《涼州詞》被譽為無法超越的神來之作,這是世所公認的。但他其余的四首,同樣也不遜色。如果將李白杜甫眾多的名作佳句視為一手好牌,那王之渙留存于世的這六首詩作,可以說首首都是王炸,任憑一首都能獨步天下。
詩人
比如《宴詞》:
長堤春水綠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莫聽聲聲催去棹,桃溪淺處不勝舟。
這首詩是王之渙送別友人在酒宴上的即興創作,春色美景生機盎然、卻掩不住絲絲離愁;
還有《送別》這首同樣也是表達離別之苦的佳作:
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
這首詩題為送別,詩中一句「攀折苦」,便讓那種依依惜別之情,躍然于紙上。
詩人
有時候我想,王之渙大概是當時最重情誼的詩人,剛才我們接連欣賞的《宴詞》和《送別》都是寫告別友人的離愁之苦,他一共留存下來六首,那才說的兩首全都是寫離別。
但是我想告訴你的是,他還有第三首寫離別的詩,就是《九日送別》這首,看詩題就知道,這是王之渙在重陽節和朋友登高時的贈別之作:
那麼這首九日送別的凄涼之感,更甚于前面的《宴詞》和《送別》,六首詩里有「三首」是寫離別,王之渙,真是一個重情重義的性情中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