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有名的乾隆皇帝,他除了是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以外,還是古代寫詩最多的皇帝。
乾隆皇帝十分喜愛文學,一生中寫下了無數詩篇,但是由于文采欠佳、水平較低,基本上流傳下來的詩篇是少之又少。
除了愛寫詩以外,乾隆皇帝還十分喜歡對聯,曾經有一次他下江南游玩,途中就寫下了這樣一個對聯:
對于這個上聯大臣們是啞口無言,就連滿腹經綸的紀曉嵐也一時沒能想到下來,讓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就在這個時候有一個女子路過,竟然輕輕松松給出了答案。
那麼,這個下聯究竟是什麼呢?這其中又有著怎樣的故事,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
乾隆皇帝是滿清的第5位皇帝,他生于公元1711年,逝于公元1799年,其中在位時間長達60年。
乾隆皇帝不僅活的時間長被譽為最長壽的皇帝,而且還是掌握國家最高權力時間最長的一位皇帝,足足有63年之久。
此時不禁有人疑惑,為何他在位60年,實際掌握權力卻有63年呢?關于這一點,有相關專家根據相關史書典籍作出了解釋。
乾隆皇帝在幼年時是由康熙皇帝親自教導,他十分敬重自己的圣祖父,為了向康熙皇帝致敬不愿意自己的在位時間超過康熙皇帝,所以在位時間到了60年后便自動退到后面成為了太上皇。
丁未,以來歲元旦,傳位皇太子為嗣皇帝。
不過,乾隆皇帝雖然退位了,但他并沒有放權,「軍國大事」皆由其做主,這段時間足足持續了3年。
康熙皇帝與乾隆皇帝都是清朝赫赫有名的皇帝,二者加上雍正皇帝共同創下了康乾盛世。
乾隆年間,清朝更是迎來了發展的頂峰,威名遠播、享譽海外。除了政治才能卓越以外,如開篇所言乾隆皇帝還十分喜愛文學,平生最愛寫詩作對。
根據鄭鶴聲的所著《中國文獻學概要》一書得知,乾隆皇帝稱得上是一個「詩狂」:
御制詩至十余萬首,所作之多,為陸放翁(即陸游)所不及。
乾隆皇帝一生寫了這麼多首詩,讓后人們是嘖嘖稱奇,甚至有網友表示乾隆皇帝一生活了88年,根據他的壽命和他寫詩的數量來算,平均每天寫詩有三首之多。
乾隆皇帝雖然喜愛寫詩,但是詩的質量并不高,僅僅只是以數量取勝而已。
對于這一點,后世學生表示幸虧如此,否則古詩文背誦豈不是頭痛的要4。
除了愛寫詩以外,乾隆皇帝還愛與大臣們對對聯,尤其是在下江南的時候興致到來即會想到一個上聯。
有一次乾隆帶著大臣和妃子們下江南,在途中出了這樣一個上聯,意外成就了一個鄉下女子的名氣。
自古以來,江南的風景迷人,許多文人騷客都在此留下了無數佳句,古人曾云: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乾隆皇帝也十分喜愛江南的景色,根據相關史書記載,乾隆皇帝總共在位六十年,下江南的次數一共有六次,平均下來剛好是十年一次。
前期或許是為了明察暗訪,后期純粹是為了游山玩水。
在一次南巡途中,乾隆皇帝帶著身邊的大臣欣賞江南風光,不知不覺來到了一座小山間。看到此山景色甚美,乾隆內心也是來了興致,就欣然地帶著身邊眾人進行了登山。
皇帝和諸位大臣一邊行走在山中,一邊觀看周圍的景色,走走停停的過程中眾人突然發現了山上竟然有一個小洞,而且更令人驚嘆的是,這個小洞中竟然不斷的有泉水流出。
面對這樣一幅自然奇景乾隆皇帝頓時來了興趣,當場就出了一個上聯,他對眾人說道:
看到泉水從山中小洞源源不斷地流下,朕一時來了靈感,頓時有感而發,此上聯為洞中泉水流不盡。
不知在場的各位大臣誰能做出下聯?若是有哪位臣子作的好,朕必定是大大有賞。
乾隆皇帝此言一出,大臣們紛紛開始想要對出一個合適的下聯,他們不看重皇帝的賞賜,但卻都想博得皇帝的歡心,可是要想對出一個好下聯并不是一件輕松之事。
隨著時間的推移,竟然沒有一個大臣站出來,他們皆沉默下來、不出一言。在這些大臣中,還有一直以文思敏捷、才智過人著稱的紀曉嵐。
乾隆皇帝在看到文臣紀曉嵐都沒有給出下聯,當場就嘲笑開來:
「紀曉嵐啊,紀曉嵐,沒想到一直被稱之為紀大書袋的你,都沒有對出朕的上聯。」
就在此時,突然有一個女子從身邊經過,當場便說道:
「對于這個上聯,小女子有一個下聯,不知諸位可愿一聽?」
此言一出乾隆皇帝內心十分震驚,畢竟皇帝身邊的文人能臣眾多,卻無一人能做出下聯。對于此女子的話語,乾隆皇帝不相信之余,也表示愿意一聽。
得到乾隆皇帝的應允后,女子看了看周圍的風景,最后定格在一顆樹上,隨即給出了答案:
「高山玉樹萬年青」
此聯一出乾隆皇帝是龍顏大悅,因為這個下聯不僅對仗十分工整,而且還結合了此地的景色,可以說是一個極佳的下聯。
最重要的是,「萬年青」這三個字,還恰恰戳中了乾隆皇帝內心的期許。
乾隆皇帝本就希望大清朝在自己的統治下能夠長治久安,能夠千秋萬代的傳承下去,所以在得到這一絕佳的下聯之后,立刻就對該女子大加贊賞。
後來,這一件事也被當做佳話流傳開來,被后人所知曉并津津樂道。對于此佳話也有人表示不解,略通文墨的普通一女子都能回答出來,為何才華出眾的紀曉嵐卻答不出呢?
其實紀曉嵐不是作不出下聯而是不能作,乾隆皇帝的上聯看似是描寫山中一景,但背后卻暗指自己統治的江山。
上聯中的「流不盡」三個字,是表達大清王朝的統治就像源源不斷的泉水一樣、長盛不衰。
這些大臣們也都是聰明之人,面對這樣的對聯答不好便會失去了皇帝的盛寵,于是便紛紛選擇裝聾作啞起來。因此,在我們看來只不過是對對聯的一件小事,背后卻暗藏著重大的意義。
對此,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