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晚唐詩人杜牧,很多人都會想起他那些和青樓有關的詩歌,「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等等。將「逛青樓」寫得如此美好的文人,大概也就杜牧和柳永了。然而,作為飽讀詩書的文人,若不是懷才不遇,他們也不至于如此沉淪于「倚紅偎翠」的生活。
柳永是因為宋仁宗的一句「且去填詞」而斷送了前途,而杜牧雖然在20多歲的時候便高中進士,但仕途一直不順。唐武宗會昌二年,當時四十歲的杜牧因為剛正直言,被宰相李德裕陷害,貶為黃州刺史,后來又輾轉睦州、池州等偏遠的地方為官。在這一年的某個冬天,此時的詩人身心俱疲,感慨仕途的坎坷寫下了這首《初冬夜飲》。
《初冬夜飲》
杜牧 〔唐代〕
淮陽多病偶求歡,客袖侵霜與燭盤。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誰此憑闌干。
譯文:
我像淮陽太守汲黯經常臥病,偶爾喝杯酒解憂愁,客居異鄉衣袖上結滿清霜,只有與燈燭作伴。台階下的積雪像是堆簇著的潔白的梨花,明年又有誰在此憑倚欄桿?
「淮陽多病偶求歡」,在這句詩中詩人以汲黯自比,這里暗示自己由于剛正直言而被排斥出京的。「偶求歡」的「歡」,指代酒,暗點詩題「飲」字,表明詩人愁思郁積,難以排遣,今夜只好借酒澆愁,以求片刻慰藉。「客袖侵霜與燭盤」,進一步抒寫作客他鄉的失意情懷。天寒歲暮,秉燭獨飲,形影自傷,憤悱無告,更覺寂寞悲涼。寥寥七字,勾勒出一個在燭光下自斟自飲、幽獨苦悶的詩人形象。
詩的前兩句寫室內飲酒,第三句轉為寫景:「砌下梨花一堆雪」,詩人因獨斟獨飲,并不能釋憂解愁。于是他放下酒杯憑欄而立,但見朔風陣陣,暮雪紛紛,台階上那厚厚的積雪就像是堆簇在一起的潔白的梨花。「明年誰此憑欄桿?」這一反問,凝聚了詩人流轉無定的困苦、思念故園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憤慨、壯志難酬的隱痛,是很能令人深思。
這首小詩只有短短28字,道盡了人生凄苦,寫得很美,也很令人惆悵。后來蘇軾化用這首詩的后兩句,寫下了一首《東欄梨花》,「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同樣是感嘆人生的無常,但是蘇軾的詩中又多了一分通透、瀟灑,這大概與蘇軾的豁達本色有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