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共有2000多個詞牌,其中包括咱們熟悉的《蝶戀花》、《水調歌頭》、《念奴嬌》等。以前上學時,筆者經常問老師:「這些詞牌為何都這麼美?是誰給定的呢?」老師諱莫如深地說:文學的事往往都很傳奇。
多年后,我才理解出語文老師這話的意思。是的,這些詞牌背后,往往每一個都藏著一段趣事。本期筆者要跟大家說的,正是一個很牛的詞牌,它的來歷也是頗有意思的。
宋徽宗政和年間,一個太監在從越州回京的路上,發現了一塊石碑。咱們都知道,宋徽宗是很喜歡這些古碑、書法之類的,太監們平時也就投其所好,時不時給他收集一些。這個太監把古碑挖出來一看,發現上面還寫了一首很肉麻的情詞,更是欣喜得很。
這首詞當時沒有詞名,是誰寫的也沒有署名。而且,宋詞一般都是譜曲傳唱的,這首詞也沒曲。總之,它就是一首「三無」詞。太監于是趕緊把詞抄錄下來,敬獻給皇帝。宋徽宗很識貨,不但命人給它填腔譜曲,還專門給它賜了個詞名:《魚游春水》。
能得到皇帝賜名,那這詞自然一下子火了,漸漸地《魚游春水》也就成了一個詞牌。
因一塊無意中發現的無名詞多了一個詞牌,本身已經夠傳奇了,更令人欣喜的是,這個詞牌後來在眾多文人的努力下,變成了宋詞里很牛的存在。呂勝己、張元干、馬子嚴等人,都曾寫過此詞牌,而且作品都流傳至今。
到底是怎樣一首作品,能讓宋徽宗親賜詞名呢?讓我們來讀一讀:
《魚游春水》
秦樓東風里,燕子還來尋舊壘。馀寒猶峭,紅日薄侵羅綺。嫩草方抽玉茵,媚柳輕窣黃金蕊。鶯囀上林,魚游春水。
幾曲闌干遍倚,又是一番新桃李。佳人應怪歸遲,梅妝淚洗。鳳簫聲絕沉孤雁,望斷清波無雙鯉。云山萬重,寸心千里。
曾經有不少學者討論過:這詞的作者是男還是女。其實,在閨怨情詞里,這一點是很難分辨的。可以肯定的是,作者必然是對情詞很有研究的人。因為它無論是從遣詞,還是意境的渲染上來看,都是高手之作。
詞的上片,先從秦樓中吹起的一陣東風起筆,東風起,燕子從南方歸來,春天已經來了。但是,寒意卻并未消失,哪怕陽光照著,女主人公仍覺得陣陣涼意。她的涼意,顯然是從心底生出的,與眼前的春日美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接下來,詞人連續引入了嫩草長新芽、柳樹生新蕊,黃鶯林中唱、游魚池中鬧等景物,都是為了達到以喜襯愁的目的。詞人的高明之處在于,這上片中無一悲景,無一悲情的字眼,卻句句藏著悲意。
詞的下片,則邊寫景邊抒情,將女子的內心之苦娓娓道來。倚遍闌干,看著桃李換新葉,池中的錦鯉,她落下了無聲之淚。這種立體的、形象化的表情,是異常絕美的。同時,也是足以打動人心的。
而詞人的落筆,同樣是足夠高明的。因為哪怕是如此傷懷,她仍然沒有放下心中的一片深情,結尾的「云山萬重,寸心千里」8個字,是悲傷后堅持,肉麻且極具份量,它代表著這份愛沒有盡頭,已經延伸出春景外。
論結構,這首詞上片寫樂景,下片述哀情,一氣呵成。論意境,多個意象的引入并沒有讓它顯得累贅,整幅春景是靈動而自然的。至于抒情,則更像一幅無聲電影中的絕美一幕,她冷冷地看著,冷冷地落淚,卻仍固執地望著遠方。打動人心的作品,不需要喧鬧,就這一行淚就夠了。
也難怪宋徽宗會親自賜名,畢竟這詞就算放在當時,水平也不輸給多數名家大師。因為有了這首《魚游春水》后,眾多名家也都愿意在此詞牌下填詞,大家若是有興趣,可以把這些詞都找出來讀一讀,相信會有不錯的收獲。
這詞大家喜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