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貞革新失敗后,柳宗元便被貶永州司馬,長達十年之久。而對于柳宗元來說,永州卻是他文學創作最集中的地方。在永州,他結交當地士子,游歷山水。寫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記》,以及《柳河東全集》540余篇詩文中的317篇。但政治失意所引發的苦悶和寂寞處境,始終縈繞在他的詩文中。如柳宗元的詩作《中夜起望西園值月上》。
《中夜起望西園值月上》是柳宗元被貶永州期間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在這首詩中,柳宗元選取了一個夜不能寐的晚上,以有聲寫無聲的手法,表現出了環境的空曠,從而襯托出他謫居永州的寂寞處境。全詩構思新巧,情景交融,耐人尋味。
中夜起望西園值月上
唐代 柳宗元
覺聞繁露墜,
開戶臨西園。
寒月上東嶺,
泠泠疏竹根。
石泉遠逾響,
山鳥時一喧。
倚楹遂至旦,
寂寞將何言。
首句「覺聞繁露墜」,即半夜醒來聽到了濃重的露水滴落聲。時間是半夜,正是萬籟俱寂的時候。但柳宗元卻能聽到露水滴落的聲音,這就說明環境的空曠、靜謐,以及詩人輾轉反側、夜不能寐的狀態。所以這里的「聞」字,用的巧妙,它將詩人細膩的感覺表現的淋漓盡致。同時也自然地引出了次句「開戶臨西園」。
西園,在柳宗元永州的愚溪住宅以西。據記載,元和五年(810年),也就是柳宗元被貶永州的第六年,他才得以在瀟水西,冉溪畔購得一地,構亭筑屋。
西園便是住宅西面的一處菜園。所以從這首詩的次句,我們可以得知柳宗元起身打開門,面對著愚溪西邊的菜園。
接下來的四句「寒月上東嶺,泠泠疏竹根。石泉遠逾響,山鳥時一喧」,便是柳宗元面對西園,在夜晚的所見所聞。它的意思是說,一輪清寒的明月正在東邊的嶺上升起,清越的水流聲正沖刷著稀疏的竹根。泉水從巖石上飛奔而下越遠越覺響亮,山中的鳥兒不時地叫一聲。可見這里動靜結合,盡顯環境的清幽。
「石泉遠逾響」一句,它巧妙的表現了四周的空曠和寂靜。同樣的「山鳥時一喧」,也反襯出夜的靜謐。此番景象,我們在王維的很多詩中都能看到。不過詩人的心境不同,所表達出的意境也不同。王維詩中更多的是一種閑適的心境,但柳宗元更多的是苦悶和寂寞,這點從最后十字「倚楹遂至旦,寂寞將何言」便可知道。
「倚楹遂至旦,寂寞將何言」,即柳宗元就這樣斜靠在房柱上一直等到天亮,心中的寂寞到這般還有什麼話可以說。正如現實生活中很多無奈,無法與人言說一樣,柳宗元因政治失意引起的苦悶和寂寞,也是無人能懂。
恐怕只有相同處境的人,才能心有體會吧。
綜觀柳宗元的這首詩,雖然不是特別出名,但卻最能代表他的寂寞處境。稍作聯想,柳宗元「倚楹遂至旦」的狀態,恐怕是常態。細讀下來,未免會為他的寂寞感到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