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人的觀念里,人生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金榜題名時以及洞房花燭夜。對于一個人一生影響最大的可能就是洞房花燭夜,這也是一個人生活的新開始,意味著會有另一個人和自己攜手共度余生。
古代夫妻結婚時需要拜天地、拜父母、對拜,一切儀式結束后,新娘被送入洞房,等待著郎君招待完客人后一起度過洞房花燭夜。在新人享受洞房的美好之前,還需要經歷一道難關——鬧洞房。
在這一環節時,不管是新郎還是新娘都逃不過被人「折騰」,尤其當人群中有個「不嫌事大」人時,鬧洞房就會變得更加艱難。
歷史上的蘇軾就是愛折騰的人,當時一位叫做張先的大詞人迎娶一位十八歲的嬌妾,蘇軾偏要在洞房夜寫詩調侃張先,一句「鴛鴦被里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引的大詞人羞臊不已。
歷史上調皮的文人也不只蘇軾一人,到了近代,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康有為也不是一個「省油的燈」。作為清代文壇上舉足輕重的一位,康有為算是名揚四海,這和他所受的教育離不開。
從小康有為就熟讀四書五經,所以他的古文功底異常的扎實,年輕時還接受了西方思想和文化,中西文化奠定了康有為極強的文化功底。
有一次,他的友人梁渭家有喜事,便給康有為發了喜帖,邀請他來參加。當時誰家要是能請到康有為赴宴是一件非常光彩的事情,所以梁家見康有為赴宴也非常的高興。
趁著氣氛火熱,梁家親屬也請康有為寫幾個字給新人送上祝福,平日里康有為鮮少給別人題字,但是當天他也玩得很開心,心情愉快的他便也不推脫,趁興揮筆寫下八個字贈予新人。
這八個字是「司月二大旦牛住了」,眾人一看這幾個字頓時就蒙了,這前不搭后語的字究竟是什麼意思?看到眾人疑惑的樣子,康有為解釋說這是一句吉祥話,只不過他每個字都留了一筆沒寫,要讓新人自己添上去才能成。
這樣的要求讓新人面面相覷不知如何下手,又怕毀了康有為的題字。看到新人為難不已的樣子,康有為也只好自己上手,將缺的筆畫補上。
再次收筆,原來的八個字變成了「同用工夫早生佳子」,康有為在原本驢唇不對馬嘴的八個字上各加一筆,便得到一句祝愿新人早生貴子的吉祥話。
一眾賓客看到康有為完成的題字后都贊嘆康有為的文字功底,但是出于含蓄,沒人將這幾個字念出來。看到康有為的祝詞后,新娘嬌羞地笑著不言語。
其實康有為是在玩一個文字游戲,但這種游戲沒有深厚的文字功底是很難寫出來的。這種用字形來變意的運字方法其實在寫對聯的時候經常見到,足以體現中國漢字的趣味性和多樣性。民間也有很多其他類型的文字游戲,雖然很多人覺得這些不如正流,但卻也是特殊的文學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