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強好勝之心人皆有之,但凡事一爭就有氣,因為沒有人愿意輸,所以,以武會友也好,以文會友也好,都有斗氣的成份,斗氣就難免傷人。武斗憑拳頭說話,文斗則是詩聯說話,其中對聯又是憑文才決勝負常用方式。
解縉妙對得佳人
解縉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自小聰明過人,能文善對,十多歲就名聲遠揚,當地有位退休的李尚書,也是飽讀詩書之人,見解縉比自己名聲還大,頗不以為然,便想試試解縉的虛實,于是便下了一請帖,讓解縉來李府上相見。
解縉應約前來,但李府大門卻不開,仆人只開一小門,讓解縉進去,解縉一看,這不是故意給自己難堪嗎?因此,只站在門外不進去,這時,門內傳來李尚書的聲音:小子無才嫌地狹,解縉一聽,知道李尚書是在用對聯試探自己的才氣,如果對不上下聯,恐怕只能從小門而入,解縉略加思索,便向內大聲喊道:大鵬展翅恨天低。
李尚書一聽,覺得這解縉還真有幾分文才,于是讓人打開大門,讓解縉入內。
進得門來,李尚書見解縉穿一綠棉襖,隨口便道,井里蛤蟆穿綠衣,這上聯挖苦意味很濃,把解縉比作井底之蛙,解縉當然心知肚明,恰好李尚書穿著紅袍,解縉于是毫不客氣地回敬了一下聯,鍋中螃蟹著紅袍,解縉的意思很清楚,你李尚書不過一退休的官員,已失去權力,猶如煮熟的螃蟹,還能橫行嗎?
李尚書吃了一悶棍,自討沒趣,但他不但沒有生氣,而且還喜歡上聰明的解縉,并決定把自己的女兒嫁給解縉。
趙南星智對挑戰者
趙南星是明朝萬歷年間大文學家,東林黨領袖之一,官至吏部尚書。
小時候的趙南星是遠近聞名的神童,街頭巷尾常有他的傳說。
一天,有一個來自南方的文人在酒店里聽到食客們都談論趙南星,便想去見識見識趙南星是何等人物,于是便向酒店老板打聽趙南星家住何處,老板告訴南方人說,要見趙南星很容易,因為他每天上下學都要從酒店門前經過,你看,那不是他來了?
南方沿老板的指向看去,只一個小孩,頭戴草帽,上身穿棉襖,下身著單褲,心里想這就是所謂的神童,是不是有點夸張?但還是讓酒店老板把趙南星請了進來,說有人要見他。
趙南星常遇到這樣的情況,知道是有人要考自己了,他也很樂意接受這樣的挑戰。南方人見趙南星衣衫不整,便存心想作弄他一番,于是對趙南星說道,穿冬衣戴夏帽糊涂春秋。
趙南星見人拿自己的衣著說事,有幾分生氣,但聽這人操南方口音,便知他來自南方,于是,隨即回了一句,生北方來南方迷亂東西?
南方人偷雞不成反蝕把米,被趙南星調侃了一頓,一時語塞,無言以對。
蒲松齡巧聯譏縣令
蒲松齡雖然才華橫溢,但在科舉道路上屢試不中,一生至少有七次科舉記錄,還有一次違規,一輩子只是一個老童生,但他的學識還是得到一致認可,成為地方名人。
這一年,新到任一烏姓縣令,年輕氣盛,由于自己是科舉出身,對屢試不中的蒲松齡有點鄙視。按例每年年底縣令會請本地有名望的鄉紳們敘酒,聯絡感情,作為地方名人,蒲松齡自然也在應邀之列,一向看不起蒲松齡的烏縣令想借機戲弄戲弄蒲松齡。
席間,烏縣令先跟蒲松齡閑話了一番,自然明里暗里提及他屢試不中的事情,然后便和蒲松齡玩起聯對的游戲。烏縣令先出了一上聯,二人土上坐,這上聯看似簡單,其實有一定的難度,是個組字聯,前三個字組合起來就是最后一個字,當然這沒有難倒蒲松齡,他張口便有了下聯:一月日邊明。
烏縣令沒難倒蒲松齡,心里更不痛快,隨即又拋出一上聯讓蒲松齡賜教。
鼠無大小皆稱老
鼠與輸音近,這是在諷刺蒲松齡是老童生,蒲松齡自然惱怒,因此,毫不客氣的拋出一下聯:龜有雄雌都姓烏。
這回輪到烏縣令惱羞成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