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千多年前那個沒有電腦,又沒有云盤的時代,每一首詩流傳下來都尤為不易。
唐代詩歌那麼興盛,我相信,我們現在能讀到的詩,也就占唐代原有詩歌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少。
我們今天能看到唐朝的那些偉大詩人們朝辭白帝、夜泊牛渚、暮投石壕、曉汲清湘;看詩人們記錄下千里鶯啼、萬里云羅、百尺危樓、一春夢雨;看他們漫卷詩書、永憶江湖、哭呼昭王、笑問客來,這是何等的享受,又是何等的幸運。
因為有太多好詩埋沒在歷史長河里了。
比如號稱「孤篇壓全唐」的《春江花月夜》,要不是北宋郭茂倩《樂府詩集》僥幸收錄,我們沒準看不到這首詩。
還有韋莊那一首非常珍貴的長篇敘事詩《秦婦吟》,在近代敦煌石室才發現,要不然我們都不知道有這首詩。
所以我們應該慶幸,現在還可以讀到五萬余首唐詩。
今天要給大家分享這一首詩,就是這五萬首唐詩其中的一首「思鄉」詩,它能從唐朝火到現在,其中千古名句——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驚艷詩壇,安慰世間多少惆悵。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王灣·《次北固山下》
這首詩有多火呢?
據說當時的宰相張說親自書寫并將其懸掛在政事堂上,成了天下文章的楷模;
100多年后,有「唐朝最后一位詩人」之稱的晚唐詩人鄭谷,對這首詩也是推崇備至,說下「何如海日生殘夜,一句能令萬古傳」的盛贊之語;
明代學者胡應麟更是將「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一聯當作初唐和盛唐界限的標志。
歷代比較重要的唐詩選本中都有這首詩,唐宋明清皆有文人評價這首詩,而且多是溢美之辭。
得益于九年義務教育,即使是千年后的今天,說到積極向上的「思鄉詩」,很多人也是會想到這首《次北固山下》。
詩的作者王灣,留下的資料不太多,我們根據各種記載,僅僅只能得知他是開元初的進士,大概出生于北方,因為工作原因常年往來于吳楚間,為江南清麗山水所傾倒,寫下很多關于江南山水的贊歌,可惜的是作品大都失傳了,《全唐詩》中他的作品也僅僅十首,而這首《次北固山下》便是他最好的作品。
全詩他雖是抒發思鄉之情,卻一改往常「鄉愁」的多愁善感,反而給人以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
詩題中的「次」,這里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今江蘇鎮江市以北。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首句就以對偶句發端,加上互文的寫作手法,給我們描繪了一幅很清麗的江南水鄉畫面,同時交代了地點,說明起因,還緊扣詩題。
旅客行舟停泊之處,一派青山好水、碧波蕩漾,如此清新開闊的景象,無形中便消弭了詩人的羈旅之愁,這也奠定了全文感情基調。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接著的頷聯兩句繼續寫景:此時正值春潮涌漲之季,放眼望去,浩渺的江面似乎與堤岸齊平了,這也讓船上的人視野更加開闊,看得更遠。此時江上無風,船帆高高掛起,正和和江面垂直。
用「平」、「闊」、「正」、「懸」四個看似平凡簡單的字眼,將恢宏壯美的春水初漲,格調闊達大江直流,還有水面風平浪靜的畫面描繪得如在目前。
簡單一句,就能創造出了這麼深遠闊大的藝術境界,可見詩人煉字功底之深厚。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頸聯兩句,是膾炙人口妙絕千古的一句了,最受后世推崇。
殘夜還未消盡,一輪紅日已從海上冉冉升起,江上春早,舊的一年未過,但春意已經撲面而來。
一個「生」字,一個「入」字,讓人真切地感受到了那十分自然又旺盛的勃勃生機,又能感受到匆匆不待的時序交替。
這一聯蘊含著一種非常有意義生活真理,那新生的美好事物肯定會代替舊物舊秩序,給人以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也難怪經常有人會將這兩句當成盛唐氣象的代表。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前面都沒有寫情,尾聯遙應首聯「客路青山外」開始抒情。
出門在外的游子無時無刻都在思念著故鄉,所在在看見北歸的大雁,自然想煩勞它經過洛陽時替自己給家鄉的親人捎信。
以一問一答結束了整首詩,一切都是這麼行云流水,順其自然。
全詩「氣象高遠,情景交融」,盡管詩中也充斥著一縷淡淡的鄉愁,但讀完整首卻是給人積極樂觀的感受,字里行間都充滿了力量,完全無悲傷頹廢的氣息。
正是這種力量對后來的盛唐詩壇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也難怪乎這首詩火了一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