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是唐朝著名詩人,他曾經參加科舉考試,但是卻落榜了,于是回到了家鄉襄陽。在一個寒冷的秋天,他與好友登上襄陽城南的峴山,看見先賢羊祜的羊公碑與山永存,而自己卻不能施展抱負、建功立業,不禁悲從中來,寫下一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讀一下這首詩吧!
與諸子登峴山
孟浩然 〔唐代〕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尚在 一作:字在)
首聯,「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語言簡單直白,卻蘊含著樸素的真理,令人不禁拍案叫絕。從古至今,事物總是交替變化著的,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
人類社會一直在發展,時間總是無情的,日日夜夜,一晃而過。當詩人下筆的時候,他的心情就變得復雜起來,傷感、迷茫、惆悵……各種情緒紛至沓來,簡單的筆觸勾勒出了整首詩淡淡傷感的基調。
詩人登高眺望,只見宇宙浩瀚,天地悠悠,他不禁覺得自己很渺小,很孤獨,很悲傷。
頷聯「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看似平淡,其實大有深意。就字面意思來看,這兩句詩說的是,江山留下了名勝古跡,如今詩人和朋友們再次登臨。
然而,細細品讀,就可以發現其中的言外之意。一個「留」字,一個「復」字,都十分值得玩味。
留勝跡,說明詩人登山攬勝,不僅僅是欣賞眼前的風景,還想到了這片湖光山色的歷史變遷,想到了那些千古風流人物;復登臨,說明在詩人一行人登臨之前,就已經有人來登臨過了。
留、復二字用得很好,如果寫成「江山有勝跡,我輩來登臨」,就沒有那麼意味深長了。
結構上來說,后兩聯都是緊承頷聯的。
頸聯「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緊承「留勝跡」三字,描寫了峴山周圍水落石出、草木蕭瑟的荒涼景象。
「魚梁」是沙洲名,水落之后,沙洲更多部分都露出了水面,顯得更加淺了。
「夢澤」本意指的是云夢澤,江北為云澤,江南為夢澤。不過,在峴山是看不到云夢澤的,因此,這里的夢澤只是指峴山周圍的一些湖泊和沼澤。
尾聯「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緊承「復登臨」三字,表示在很久以前,已經有人登過山了,還立下了千古流芳的羊公碑。
這里,「羊公」指的是晉朝的羊祜,他曾鎮守襄陽,把伐吳當成自己的人生目標,雖未完成這個心愿,但是其品德猶存,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老百姓為他建立的羊公碑至今仍矗立在峴山,為后世所崇敬。
與羊祜形成反差的是詩人自己,他至今一事無成,在羊公面前自慚形穢,難免傷感嘆息、淚濕衣衫。
寫到這里,本詩從開頭就不斷鋪墊的懷才不遇、功業未就的感時傷今之悲愁終于達到[高·潮]。至此,詩作戛然而止,只留余味悠悠不盡。
作為詩人,孟浩然也有匡時濟世的理想抱負。可是,與其他詩人不同,孟浩然落第后沒有繼續埋頭苦讀,而是直接回老家享受田園生活了,這可能也是他成為唐代著名山水田園詩人的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