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縉,字縉紳,號春雨。江西吉水人。解縉被稱為「明朝第一才子」。他七歲能寫詩,十八歲成為解元。十九歲中進士正式步入官場。三十三歲做首輔。他主持纂修了《永樂大典》,是迄今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書。
解縉為人耿直無城府。初入官場后,朱元璋愛其才,讓他祖父領他回去好好再教教,他說:「是子大才,其以歸教訓,十年而用之。」八年后,解縉復出。可惜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況且伴君如伴虎。過剛則易折,復出后的解縉開始時很受朱棣器重,他曾說:「天下不可一日無我,我則不可一日少解縉。」解縉不僅學識淵博,而且知人善用,且見識高遠,「遠見卓識」這一成語就是用來形容他的。
可惜好景不長,解縉因為人太過直率,得罪了許多人。當然最要命的是他得罪了皇帝。解縉三十八歲之后被多次貶官。后因奏事入京,拜見過皇太子,又因立儲之事被讒言所傷,被捕入獄。幾年后獄中的解縉在明成祖的授意下,被紀綱用酒灌醉,埋在雪中活活凍死。妻兒被流放遼東。
一百七十多年后,明神宗下詔恢復了解縉的官職,又過了五十多年,弘光元年,贈禮部侍郎,賜謚號「文毅」。
解縉從小就有「神童」之稱,關于他的軼事在坊間流傳很多。解縉文釆風流,為后世留下了許多佳作。比如毛主席曾引用的「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就出自解縉之手。此聯就是解縉嘲諷在皇帝那里最受寵的內侍紀綱的。而解縉最終死于此人之手。解縉非常擅寫此類戲謔詩。其中還有幾個非常有趣的故事。
有一天。解縉陪朱元璋在御花園里散步,朱元璋有意為難為難他,看看他是否真如傳言中那樣才思敏捷善于機變。于是就對他說:「宮里昨夜有喜,你寫首詩吧。」
解縉一聽,張口就來:「君王昨夜降金龍」朱元璋接著說:「是女兒」。解縉忙又吟一句:「化作嫦娥下九重」朱元璋又說「已經死了」解縉吟出第三句:「料是世間留不住」朱元璋進一步為難他:「已經扔進水里了。」解縉又吟出了最后一句:「翻身跳入水晶宮」。朱元璋聽后非常滿意。
又一天,解縉陪朱元璋在御花園里垂釣。可釣了許久,朱元璋也沒釣到一條魚。解縉安慰他說:「陛下釣不到魚,是魚兒見到陛下不敢過來造次,是懂禮節。」朱元璋問:「小小魚兒,懂什麼禮節。」
解縉于是吟詩一首:
數尺絲綸落水中,
金鉤一拋蕩無影。
凡魚不敢朝天子,
萬歲君王只釣龍。
朱元璋聽后哈哈大笑,未能釣到魚兒的郁悶一掃而空。
朱元璋看到園里的雞冠花,又想考考他。于是讓他寫首雞冠花的詩,解縉張口就吟:雞冠本是胭脂染」皇帝卻說:「花是白的。」解縉略一沉吟就又吟出:「今日為何淺淡妝。只緣五更貪報曉,至今戴卻滿頭霜
。」應對巧妙,渾然天成。
由此可見解縉的才學,可惜他性格太直,被早早陷害。如果假以天年,他的成就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