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來夢幻真,今朝撒手謝紅塵。他是水泛含龍日,認取香煙是后身。——《絕命詩》
和珅,作為乾隆的左膀右臂之一,雖然在民間的風評不好,但是他卻深受乾隆的喜愛。不僅因為他的溜須拍馬,更是因為他本身的才華。
和珅文才極佳,再加上他權勢滔天,在整個朝野中能與之匹敵的,也就僅有紀曉嵐了。
是以二人一有機會就互相拆塔、刁難。雖然不能致對方于死地,但是看到對方在自己面前出丑,也是一件極為有面子的事情。
一次和珅宴請紀曉嵐,本來是想用對對聯的方式讓他當眾出丑,卻不承想讓自己顏面盡失。
和珅與紀曉嵐斗智斗勇的故事不計其數,由于二人都是乾隆眼前的紅人,而乾隆又附庸風雅,喜歡詩詞歌賦。
為此,二人之間的比斗也都以文斗為主,都希望能夠在乾隆的面前讓對方出丑,以此來壓對方一頭,彰顯自己的才學。
可惜雖說是互有勝負,但是和珅的勝率并不高。
既然同朝為官,以和珅的高情商,自然也不會與紀曉嵐明面上鬧得太僵,所以每逢宴會,都會差人為紀曉嵐送上一封請柬。
可紀曉嵐卻對和珅的形式作風極為不惜,因此幾乎很少會去。
一次,因為要共同為一位官員慶祝,和珅再次設宴,并且當眾邀請了紀曉嵐。
如果紀曉嵐不去,那麼就會顯得他自命清高、不合群。同時還是不給其他官員面子,一下子就會在無形當中得罪許多人。
紀曉嵐無奈,只好孤身赴宴。可是和珅早就算到了,紀曉嵐當天必定會去,于是等紀曉嵐入座后,便命人放出一條黑狗,之間那條黑狗站立在眾人面前,愣愣地看著紀曉嵐等人。
此時一位想巴結和珅的官員指著黑狗便問紀曉嵐,「素問紀大人見多識廣,不知紀大人可知眼前之物,是狼是狗啊?」
當時紀曉嵐的官職正是侍郎,由于「侍郎」二字與「是狼」二字的發音相同,因此那個官員就是在故意辱罵紀曉嵐是狗。
旁邊的大臣聽到此處,那些想巴結和珅的大臣紛紛重復,是狼是狗,一遍重復還一遍哈哈大笑。
紀曉嵐既然知道,此宴是和珅擺的「鴻門宴」,目的就是針對自己,他既然敢來,就已經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只見紀曉嵐淡然地指著那條狗,向那位提問的官員說道,「狗跟狼還是很好區分的,主要就是看它的尾巴,尾巴向下豎是狼,向上豎是狗。大人只需要記住,下豎是狼,上豎是狗便可。」
說罷,又重復了一句,上豎是狗。「上豎」二字,又音同與「尚書」二字,而那位提問的官員,赫然就是一名尚書。
聽到紀曉嵐的回答,那位尚書瞬間就變了臉色,心中充滿怒氣,但又因為是自己先提起來的,紀曉嵐只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因此他還不好發作,只能暗自生著悶氣。
這時和珅看自己的「小弟」吃癟,連忙就出言緩和,說「這也不見得吧,向上向下全憑它的心情,光看尾巴不能分辨。」
紀曉嵐一看和珅想要和稀泥,他怎麼可能讓和珅如愿呢?又是便又說道,「除了尾巴之外,還可以看他吃什麼,狼是只吃肉,狗卻是遇肉吃肉,遇屎吃屎。」
「遇屎」音同「御史」,正是當時和珅的官職。紀曉嵐拍著一句話,無疑也是將和珅也給罵了。
和珅聽聞紀曉嵐的話,頓時氣得不行,他本想借今天的機會讓紀曉嵐出丑,誰知道他反而被紀曉嵐給罵了。
平時在乾隆面前,他比不過紀曉嵐也就罷了,今天這麼多官員在場,他如果顏面盡失,以后在朝中還有何威望?于是他決定無論如何,也要搬回來一局。
只見和珅思考片刻之后,對紀曉嵐說道,「不愧是紀大人,果然博學,正好本官這里有一個上聯,也曾問了許多人,但是都沒有對上來,不知紀大人能否不吝賜教啊?
」
紀曉嵐一聽,便知道和珅還有招在等著他,但是他自幼熟讀詩書,自認不會在這方面弱了和珅,于是便讓和珅盡管說出來。
和珅看紀曉嵐點頭答應,便奸詐的一笑,說「那紀大人可要挺好了,這個上聯是,兩猿伐木山中,問猴如何對鋸?」
這又是一個同音的陷阱,「對鋸」音同「對句」,因為紀曉嵐是要對下聯的,因此詞里行間,和珅便把紀曉嵐比喻成了猴子。
縱使紀曉嵐對上來了一個工整的下聯,那他也只是一只「對句」的猴子。
如若紀曉嵐要是對不上來,那麼他也就不過如此,在官員們的心中,也就比不上和珅。
和珅上聯一出,依然立于不敗之地。話罷他便一臉壞笑地盯著紀曉嵐,想要看他如何應對。
紀曉嵐當然也聽出了和珅的弦外之音,于是他淡定了夾了一口菜,吃完之后便笑吟吟地答道「匹馬陷身泥里,看畜生怎樣出蹄?」
「出蹄」二字音同「出題」,而出題的人正是和珅,紀曉嵐的這一下聯回答得甚是巧妙,不僅對得十分工整,而且還反過來罵和珅是「畜生」。
在場的官員此時已經忘卻了自己是和珅一伙,紛紛拍案叫絕,夸贊起紀曉嵐的文采,氣得和珅一聲咳嗽,他們才猛然警醒。
此次和珅擺的宴席,無意間又成為了紀曉嵐彰顯自己文采的場地。
他本想讓紀曉嵐難堪,可沒想到紀曉嵐的文采,卻讓人拍案叫絕,而這次宴會,由于和珅一方出盡了丑,最后也是黯然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