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的每一句天馬行空與沉博絕麗,都是從現實生活提煉出的理想。一個個白衣少年,一串串彩色語言,他們留給世界最可貴的印記,不僅是詩詞名篇的一唱三嘆與妙筆天成,更是蘊含在字里行間的對生活的態度。
李白就像一位借著酒勁飄在云宮而再也下不來的美人,輕輕一個舞袖,便可擊碎世俗萬千;同時代的杜甫則是蟄伏在人間的無濾鏡攝影師,不停地為現實打call,把百姓疾苦與大唐衰景一一反映;那麼白居易又是何身份呢?雖然白居易被冠以現實主義詩人,但小編認為,白居易更像是李杜的非精密聯合體。
他既有詩仙李白的浪漫,「飄然轉旋回雪輕,嫣然縱送游龍驚」,又有詩圣杜甫的真實,「誰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但是偶爾,白居易也會玩一點兒新花樣。
白居易一生寫下三千多首詩,是唐代最高產的詩人,他接過杜甫衣缽,將現實主義推向了更加現實的深處。不過,白居易的作品現實里卻透著濃濃的詩意,不像杜甫皮包骨頭一般真切。他的創作原則是「非求宮律高,不務文字奇」,然而小編卻發現白居易曾寫過一首異詩,宮律和文字倒是不奇了,可詩作本身卻十分出奇。
《詩》 唐·白居易
綺美,瑰奇。
明月夜,落花時。
能助歡笑,亦傷別離。
調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
天下只應我愛,世間唯有君知。
自從都尉別蘇句,便到司空送白辭。
先不說內容,這首作品最惹人注目的當是奇特的結構。第一行一個字,第二行四個字,第三行六個字……除去第一字「詩」,后面的句子字數呈現等差數列的規律,即后一句均比前一句多出固定數量的字。那麼白居易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呢?實際上,白居易這是在以詩作畫。
他畫的是什麼?是一座寶塔。這種體裁的詩就叫做「寶塔詩」,屬于雜體詩的一種。所謂形如寶塔、摹狀而吟,詩文從塔頂至塔基依次排列下來,一般為七層,起始的字,既是詩題又是詩韻,非常奇特。
現在大家能夠理解字數為何必須是等差數列了,因為如果遞增的字數不固定,這座寶塔就搭建不成,即便搭成了也是不倫不類。當然,「寶塔詩」名為詩,卻更像詞,畢竟長短不一就是詞的主要特征之一,但是我們卻不能稱之為詞,因為它的的確確是一首詩。
寫詩最大的講究就是格律,詩人必須嚴格按照格律進行創作,假如一字不對或一韻出格,那麼這首詩就會淪為敗筆。
而詞的主要依據則是詞調,與格律擁有不同的約束規則。
白居易作為唐詩大家,自然清楚原理,所以嚴格地說,這首《詩》是一首詩。再來看內容,如題目所示,白居易通篇所寫都是自己對于詩的感受。最出彩的當屬第五句「調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曲調凄清能令金石動搖而埋怨,吟誦凄苦能讓鬼神都感受悲傷。
這句隨便放在哪首正常的詩里,無疑都是絕佳的經典。值得一提的是,這首詩是元稹、張籍、李紳等九位詩人在長安興化池送別白居易遠行時,白居易的即興所作。不得不說,詩王就是詩王,即興之句都能如此亮麗,隨手一指都成一片煙霞。不知當大家讀完這首作品后,是否也被白居易的才情驚艷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