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王國中,送別詩是一朵引人注目的奇葩。李白送別孟浩然,留下了「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佳聯;王維送別元二,留下了「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名句;高適送別董大,留下了「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奇語……
而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跟所有送別詩比起來,都絲毫不見遜色。
首句「寒雨連江夜入吳」,說的是在一個冷雨連綿的夜里,詩人為了送別好友,不辭辛苦地從任職的地方,連夜趕到了吳地。
彼時,王昌齡正在江寧當縣丞,而送別之地芙蓉樓則位于潤州,屬于吳地。聽說好友辛漸要從潤州北上洛陽,詩人急忙連夜趕到潤州,為其餞別。王辛二人的友情之深,由此可見一斑。
而「寒雨連江」四個字,則營造了一種凄涼迷蒙的意境,更加增添了離別的傷感氛圍。
冰涼的夜雨不僅落在了地上,更落在了詩人的心田。
接下來,「平明送客楚山孤」,「平明」指的是天剛亮的時候,剛好就承接了上一句詩。連夜趕來,黎明送別,詩人才剛剛與好友相見,就又要分別。他們坐在芙蓉樓上,把酒訴別,抬眼望去,只見楚山孤零零地屹立在天邊。
本句詩中,「孤」字用得特別好,即形象描寫了楚山孤瘦邈遠的形態,又間接表達了詩人自己孤獨落寞的心情,訴說了對于友人離去的不舍。如果寫成「楚山立」或者「楚山遠」,就不及「楚山孤」更能反映作者的心境。
最后兩句詩「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是流傳千古、膾炙人口的經典名句。洛陽是王昌齡之前任職過的地方,他在那里也有很多的好朋友。詩人想到,辛漸此去洛陽,可能會有舊友詢問自己的情況,對于這樣的問題,他沒有直接回答,而是用了一個比喻作答,他用「冰心」「玉壺」這兩種純白晶瑩的事物來表達自己的志向。
原來,王昌齡的一生經歷了許多不幸和坎坷,由于他為人正直,不會阿諛奉承,因此屢遭貶謫。
李白曾經寫過一首著名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就是送給被貶的王昌齡的。
即便如此,王昌齡依然不忘初心,不被朝廷的黑暗打倒,決心永遠保持自己純潔高尚的操守,不讓內心包含一點雜念。
王昌齡的這首送別詩,不僅包含了對于好友的誠摯感情,還表明了自己光明堅貞、澄澈廉潔的內心。寄不舍之情于孤山,寓純潔之志于冰心,王昌齡此詩果然不負他「七絕圣手」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