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詩詞不僅講究對仗工整,更重要的是由詩入情,由詞入境,寥寥數語,說盡好山好水,世事萬千。很多詩人詞人都喜歡以詩來緬懷和追思。蘇軾在紀念亡妻時,曾悲痛地吟過「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元稹也在《離思》中寫到「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而他還有一句「貧賤夫妻百事哀」,更是精辟獨到。
也許很多人都會說「貧賤夫妻百事哀」,其實它的上一句更經典,但是很少人知道。上一句就是「誠知此恨人人有。」而這兩句連起來的意思就是,我當然知道這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生死離別,但對我們這樣一起共過患難的貧苦夫妻更難接受。
這句詩充滿了元稹對亡妻的思念和喪妻悲痛,想起曾經一起度過清貧如洗的艱難日子,想起曾經妻子為自己縫制的衣衫,即使是對著妻子往日的侍女,都會不由地傷感。由此足見元稹的情深。
這「貧賤夫妻」本是元稹對他與妻子往昔清貧生活狀態的一個描述,「百事哀」表達他對夫妻死別的哀痛程度。
但現在很多人都直接表達貧困的夫妻什麼都煩惱的意思。就字譯字,可以說是很生活氣了。
這也說明現代人在看待愛情和面包這個問題上,越來越認清現實了。為什麼說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家庭不富裕的小兩口確實是百事憂愁。但實際上,「貧賤夫妻百事哀」,并不是現代人所理解的這個意思,所以不知道就別再亂用了,免得鬧笑話。
隨著大家對這句詩的另類解讀,自然就慢慢忘了它的上句和本意,所以紛紛出謀劃策給它配下一句。什麼「富貴夫妻萬事愁」、「富貴家道千秋財」、「富貴家庭千事喜」之類的。
這些就是利用了詩文的對仗,也做了一些對比,感情方面倒也挺對,說的也是一個事兒。但就難得佳句,怎麼讀都不順意。
為什麼這一句那麼難對呢?原因是現代人對出來的詩都很表面,讀一遍就知道什麼意思,并沒有耐人尋味的感覺。再者賦予的情感也不深,而且有一些與上一句的哀情對比強烈,一下子就跳脫了。
單純地為作詩而作,根本就沒有一點韻味。所以很與原句難搭也在所難免。
都說「貧賤夫妻百事哀」,其實上一句更經典,不知道就別再亂用了!
大家在品讀詩文的時候不僅應該欣賞字句的美麗和講究,還要注意情感的把握。這樣即使要改編,或者加入一點自己的創作,也有一個情感的基調在,寫起來也更容易把握方向。現代之所以寫不出古詩詞的優美,是因為少有人能細細地去雕琢詞句,描摹情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