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早期又叫楹聯或者桃符,據記載中國最早的對聯出自三國時期。現如今對聯有很多種類,比如重字聯、數字聯、回文聯、拆字聯、合字聯、諧音聯等等,每一種對聯的類別,都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應對,娛樂性和趣味性十足,因此對聯也被稱為是一種高級的文字游戲。
我們今天要講的這個對聯故事,就是對聯種類當中的一種:重音聯。重音聯就是不同的字但是有相同的讀音。
明代的唐伯虎,是一位風流倜儻的才子,經常獨自一人游山玩水,走走停停,留下了很多墨寶和詩詞名篇。這一日唐伯虎來到了臨安城中,與幾位玩的要好的朋友在西湖的小亭上把酒言歡。
酒過三巡,還請來了舞女為其歌舞一番,場面十分的熱鬧。酒宴散去后,一名舞女走了進來,對著唐伯虎飄飄下拜,并對唐伯虎說:「聽聞公子才學過人,我這里有一副對聯,不知公子能否為小女子排憂解惑」。唐伯虎最喜歡對對聯,當即就問了題目,那才女說出了上聯「蜻蜓輕停青亭上」。
這副對聯是重音聯,意思是一只蜻蜓輕輕地停在了青亭之上,想要對出下聯,也需要同音不同字,可以說難度很高。
唐伯虎畢竟是才子,他只是略加思索了片刻,就對出了下聯「佳人嫁人家人哭」。
此聯一出,在場眾人拍案叫絕,就連那名女子也徹底拜服了唐伯虎的才華,這段故事被傳為一段佳話。
無獨有偶,有關重音聯的故事,在清朝年間也有一例。清朝雍正年間,有一位進京趕考的舉子,路過了一處莊園,此時已經日落西山,那秀才就投訴到農夫家中過夜。
第二天天明,秀才就被雞鳴聲吵醒,他早早地起身,看到一群雞在偷吃稻谷,被一旁的小孩用竹筒追打,農夫見秀才起身,就對他說:「我這里剛好有個對聯,你是讀書人,不知道能不能對出下聯來」。那秀才就問農夫上聯,農夫答道「饑雞盜稻童筒打」。
這副上聯非常的應景,而且也是重音聯,秀才于是陷入了沉思,苦思冥想,始終對不出下聯,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轉眼之間到了盛夏,秀才又客居在外,住著一個破敗的荒廟里。此時雖是夜晚,但依然是酷熱難當,秀才在草席之上翻來覆去,怎麼也睡不著,又聽到幾只老鼠在房梁上嘰嘰喳喳,很是吵鬧。
于是秀才就假裝咳嗽了一聲,驚走了老鼠,忽然之間秀才想到了那副對聯,一下子來了靈感,于是他脫口而出成下聯「暑鼠涼梁客咳驚」。
中國的對聯文化,之所以被老百姓喜愛,正是因為對聯沒有固定的答案,人人都可以口占絕句,展現自己的才能,這也是對聯文化最吸引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