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 一場別離
▽
天寶十一載,公元752年,大詩人綦毋潛(qí wú qián)拂袖去官,還歸江東,決定做一個山野閑人。
此時,王維守孝期未滿,仍屏居輞川別業。
臨別,王維贈詩送別綦毋潛,依依不舍,表達了心中的祝愿。
同時也約定了一起養老,不問世事。
綦毋潛和王維、張九齡、孟浩然、李頎、高適、韋應物、儲光羲等,皆有很深的過從,是江左一帶最著名的詩人。
后人有評:潛詩清回撥俗處,故是摩詰一路人。
這說明綦毋潛和王維的詩風頗為相近,贊譽極高。
比如他筆下的《春泛若耶溪》:幽意無斷絕,此去隨所偶。晚風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下面我們就一起讀一讀王維的送別詩。
02 | 品讀經典
♥
明時久不達,棄置與君同。
天命無怨色,人生有素風。
念君拂衣去,四海將安窮。
秋天萬里凈,日暮澄江空。
清夜何悠悠,扣舷明月中。
和光魚鳥際,澹爾蒹葭叢。
無庸客昭世,衰鬢日如蓬。
頑疏暗人事,僻陋遠天聰。
微物縱可采,其誰為至公。
余亦從此去,歸耕為老農。
出自王維的《送綦毋秘書棄官還江東》
...
從詩題可以看出,當時綦毋潛在秘書省任職,據史書記載,他終官于從五品著作郎。
按理說,官職不算太小,你看左拾遺才是八品官,校書郎是正九品上。
而綦毋潛還是告仕歸隱,說明對官場已經頗為厭倦了,這從王維的詩中可見。
詩文大意可解為:
得不到重視已經許久了,我被棄置的情況大概與你相同;
可能這就是天命吧,人生在世,能有清高的風尚和品格,當也無怨;
想你辭官拂衣后,必定四海逍遙,寧可安于貧窮;
秋日長空,萬里澄凈,日暮時分,水闊江平,清朗的夜晚悠閑自在,扣舷而歌,何等瀟灑;
在蘆葦和魚鳥間,隱于方外,不必再于世俗中奔走,陶樂然然;
如今,我已兩鬢斑白,無法再顯赫余輝,人老了,就如同飄蓬的草絮;更何況,我愚鈍又懶散,不懂得那些交際的手段,長期離群索居,更是無法揣度上聽;縱然身上還有一些細微的優點,恐怕也不會再有人為我求個公正;
不如索性和您一樣,躬耕自給,做一個安分守己的世間閑散人,豈不樂哉!
03 | 渡人自渡
♢
王維能被后人譽為「詩佛」,絕不是因為他從小隨母親禮佛,更不全然是他筆下的詩飽含禪理。
無論哪個領域,能被譽「佛」之人,一定是心性空明,可悟眾生,雖不能度,但可安己。
想王維而立之年喪妻,未留悼亡詩一句,卻可余生不娶,孤居三十年,禁肉食,絕彩衣,這就不是尋常人做得到的。
王維的思想,從諸多詩句里可以揣摩,他不是無能,沒有政治遠見,否則「安史之亂」后,被俘之人大多治罪,獨他僅做降職,隨后三級跳,官至尚書右丞。
世人皆言王維擅山水田園詩,可出涼州時,王維卻寫下了: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以及《老將行》:一身轉戰三千里,一劍曾當百萬師;
和《隴西行》:關山正飛雪,烽戍斷無煙。
這些邊塞詩,絲毫不遜色任何邊塞詩人筆下的佳作,更別說還有送別詩: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甚至,王維的情詩也很出色:良人玉勒乘驄馬,侍女金盤膾鯉魚;誰憐越女顏如玉,貧賤江頭自浣紗。
一個人只有精神修為達到一定境界,方可見山悟山,見水悟水。
正如他寫給綦毋潛的詩。
「明時久不達,棄置與君同。天命無怨色,人生有素風」
在前四句詩中,王維表達了一種隨緣的觀點,但絕不是命數所定,因為想要做一個「有素風」的清雅高尚之人,必然是對自己有要求的。
樂天知命,隨遇而安,是一種哲理。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才叫認命,所以這是王維在恭維綦毋潛,同時也是對自己的告誡。
「念君拂衣去,四海將安窮。秋天萬里凈,日暮澄江空」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這是一種從思想到行為的過渡,任何事空想是沒有用的。附庸風雅之人比比皆是,可誰能做到激流勇退,在人生最風光時甘愿過自由、簡樸的生活?
自然,有失去就有所得,雖沒有了功名利祿,去可得秋風朗月,一江清澄。
換個角度想,人總得為自己渴望的生活去做一些選擇。
「清夜何悠悠,扣舷明月中。和光魚鳥際,澹爾蒹葭叢」
扣舷而歌,江海為依,和光同塵,蒹葭蒼耳,畫一般的生活,我想也沒人會否定這種美好。
可是,明知道美好,能放下世俗去勇于追求的人,又有幾多呢?
如果王維從未隱居過,他這話當也是空話,可是他27歲就隱居淇上,44歲就開始著手建設輞川別業,若不是樹欲靜而風不止,趕上安史之亂,他當有個讓人艷羨,如同五柳先生一般的晚年。
即便如此,晚年的王維也是讓人神往的。
「無庸客昭世,衰鬢日如蓬。頑疏暗人事,僻陋遠天聰」
這是王維的自嘲,自嘲者可自視,看得見自己的不足,也看得見自身的長處。
人這一輩子,能把自己看清,其實已然是莫大的功業,若是再能渡人,便可塑功德。
遺憾的是,有些人活了一輩子,也不太了解自己,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哪些東西適合自己。
「微物縱可采,其誰為至公。余亦從此去,歸耕為老農」
想王維15歲就名滿兩京了,宦海沉浮40余年,人心人性了然于胸,最后留下的可能還是失望。
不過,在黑暗處見光明,反而證明了他的通透與豁達。
所以,風雨飄搖走過半生后,他也決定繼續歸隱田園,做一個閑散的人間逍遙客: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生亦何歡,死亦何苦,若是不把這塵世看得明明白白,稀里糊涂走完這一生,生死何異?
這也是我們讀詩的意義,你總能從古人的智慧里,看到一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