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罵人」,古往今來罵得最有水平的,還得是文人。
錢鍾書就不用說了,有「民國第一毒舌」的名號。
一部《圍城》,罵得是千回百轉,看得人忍俊不禁,偏又好有道理,無力反駁。
如最經典的這句:「你不討厭,可是全無用處。」
威力不大,侮辱性極強啊有沒有。
杜甫罵起人來,也是毫不含糊。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這是嘲諷守舊文人,為初唐四杰正名。
你們這些人啊,在歷史的長河中本就微不足道,只能身名俱滅,而四杰卻終將如江河不廢,萬古流芳。
看看人家杜甫這功力,沒有一個臟字,卻把對方罵得狗血噴頭,無言以對。
就一個字:絕!
今天小編要介紹給大家的,是另一個毒舌大師、罵人小能手——劉禹錫同學。
罵人也是有派別的。
錢鍾書姑且算作優雅派——傷人于無形。
杜甫就看作直白派好了——干脆利落,一擊斃命。
至于劉禹錫,那妥妥的是「花式陰陽怪氣」派。
此派的武功秘籍就8個字:指桑罵槐,踩一捧一。
不信來看看人家劉禹錫的出戰記錄:
round 1 (第一回合)
劉禹錫被貶到和州當刺史,知縣見他落魄了,就屢次三番地刁難。
劉禹錫被迫搬了三次家,面積越來越小。
到最后,一間房子竟然只容得下一床、一桌、一椅。
知縣洋洋得意,可劉禹錫也不是吃素的,大筆一揮,千古名篇《陋室銘》橫空出世。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啥意思?
山不在高,有仙人居住就有了名氣。
水不在深,有蛟龍潛藏就有了靈氣。
別看這屋子簡陋,但我品德高尚呀。這屋子住了我,可就蓬蓽生輝了。
言外之意:
知縣你除了住的房子比我大點,還有什麼可炫耀的呢?
我可就不同了,「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你比得了嗎?
知縣氣得鼻子都歪了。
瞧瞧人家這踩一捧一,傷人于無形,還順帶夸了自己一波,不得不說一句:高!實在是高!
第一輪,劉禹錫完勝。
round 2 (第二回合)
元和十年 (815),劉禹錫柳宗元等人被召回京。
這年暮春,他們相約到城外玄都觀踏青。
一路上,到處有游人在議論玄都觀內的千樹桃花。
劉禹錫記得十年前自己離京時明明并無桃樹的,物是人非呀。
郁悶的劉禹錫大筆一揮,又一首懟人佳作《玄都觀桃花》新鮮出爐。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
長安道上行人車馬不絕,揚起灰塵撲面而來,人人都說自己剛從玄都觀賞花回來。
君可知,這觀中千樹桃花,都是在劉郎我被貶離開京城后栽下的呀。
啥意思?
把「桃花」換個詞你就明白了,朝堂新貴。
這艷麗招搖的千樹桃花,豈不正是朝堂上那些趨炎附勢、紅極一時新貴的寫照。
哼,他們這些人看似了不起,也不過都是在我劉禹錫被排擠出京后,才被提拔起來的罷了。
言外之意:
要是我劉禹錫還在京都朝堂,哪里能容得下你們這些人在此耀武揚威,洋洋得意?
不得不說,這一波「指桑罵槐」,很見功力。
這首詩一出,就在長安城流傳開來,那些被嘲諷的人氣得咬牙切齒,劉禹錫大出了一番風頭。
然后,額,他板凳還沒坐熱呢,就又被貶了。
這第二回合,大家說他是勝了呢,還是勝了呢,還是勝了呢?
round 3 (第三回合)
這第三回合就更厲害了,深得「陰陽怪氣」派精髓不說,還直接貢獻了一個成語。
話說劉禹錫這回在蘇州做刺史,應邀去參加一個宴會。
宴會的主人,大家肯定不陌生,叫李紳。
沒錯,就是那個寫下《憫農二首》的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兩首詩,印在小學課本上,貼在學校食堂里,還經常活躍在父母口中,說一句膾炙人口當不為過。
然而讓人大吃一驚的是,就是這個口口聲聲憐憫農民、勸人珍惜糧食的詩人,自己的生活卻無比奢侈 。
那天劉禹錫來參加宴會,他只見:
大廳內裝飾得奢侈華麗,各式佳肴美酒,數不勝數。
年輕漂亮的歌姬,梳著高高的發髻,滿面春風地唱著 《杜秋娘》的曲子。
主客們都一副司空見慣的模樣,對這樣奢華的場面見怪不怪。
只有劉禹錫這個住過陋室的人,大驚失色起來。
這滿目豪奢,情不自禁就讓人想起杜甫的詩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這還能忍?
只見我們的劉禹錫同學,眉頭一皺,手起「筆」落,刷刷刷,一首集「陰陽怪氣」派武功精髓的《贈李司空妓》橫空出世:
高髻云鬟宮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
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蘇州刺史腸。
全詩大意如下:
宴會上那梳著高高發髻、妝容精致的歌女,滿面春風地唱了一曲《杜韋娘》。
這奢華的場面想必你已司空見慣、習以為常,可我這個蘇州刺史卻是肝腸寸斷、于心不忍的很吶。
李司空,自然就是李紳了。妓,指的當是宴會上的歌女。
明明大家都看得出來,這首詩分明是劉禹錫寫給李紳的。
但標題偏偏說,是寫給李紳的歌女的。
從此處,又能看出劉禹錫暗戳戳的小心機了。
這叫什麼?
這就叫「指桑罵槐」「含沙射影」「拐彎抹角」「旁敲側擊」。
所有人都知道我劉禹錫罵的就是你李紳,奢侈豪華,不顧民生,但你李紳就是拿不出證據,就是拿我劉禹錫沒轍。
寫到這兒,那個成語想必大家也猜到了,正是:司空見慣 。
司空,是古代官職名。
原指對官場的奢華風氣、宴會排場,已經見怪不怪了,卻不理會老百姓的艱苦生活,含貶義。
如今則通指,對某些事見得多了,也就不覺得奇怪了。它的近義詞有:不足為奇、習以為常。
李紳,這位一度位極人臣,詩作被14億中國人傳頌的中唐文人,最后的結局據說很不好。
他剝削錢財、貪圖享樂,晚年更因為「吳湘案」,隨意處決朝廷命官,有「酷吏」的稱號。
李紳自己倒是逃過一劫,病逝于揚州,活到了75歲。
他的后代就可憐了,不能再做官,「削紳三官,子孫不得仕」。
所以,這第三回合,劉禹錫毫無疑問,是妥妥的大贏家。
經過這三輪緊張激烈而熱血的PK,想必大家對劉禹錫此派的功法秘籍,都了然于心了吧。
希望大家多多研讀,才不負劉禹錫同學的現身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