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詩歌史上有不少比較要好的鐵哥們,比如中唐「元白」、「劉柳」等,給我們留下了惺惺相惜,互相唱和的佳話。
其實白居易和劉禹錫的關系也非常要好,只是他們的友情來的相對遲一點,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們二人一見如故,引以為知己。
白居易和劉禹錫他們其實是同年出生,從年齡來說二人一樣大,但他們二人相識卻是非常的晚,主要是劉禹錫21歲就進士及第踏入官場了,而白居易則28歲才中進士,在任官上,劉禹錫是白居易的前輩。
后來等到白居易開始熬資歷的時候,劉禹錫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導致二人雖然都是同朝為官,卻沒有打過照面。
根據各種資料記載,詩王和詩豪雖未謀面,卻神交已久,所以在唐敬宗寶歷二年,當時任蘇州刺史的白居易得知劉禹錫奉旨調回洛陽時,特地邀請劉禹錫順路江南做客,兩人這才有了揚州的初次見面。
這年二人54歲,在人均壽命不長的年代,都已是垂垂老矣之人。
雖然是第一次見面,但彼此之間早已傾慕對方的大名,所以一見如故。
白居易為劉禹錫擺下了隆重的宴席,慶賀他結束貶謫生涯。二人在席上從詩詞歌賦談到人生哲學,又從家國天下聊到風花雪月,非常暢快。
酒過三巡,主客皆歡,白居易有感于劉禹錫23年內從英氣青年變成了老年的境遇挫折,不禁寫了一首《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的詩送給劉禹錫。
「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雖然你的詩才堪稱國手,但現實待你就是這麼狗血,你看滿朝那麼多官員,唯獨只有你多次被貶外任,蹉跎大好光陰,我也知道有才的人很可能會被其才氣所連累,難免受些挫折,可你這也太苦了吧。
在這首詩里,白居易對劉禹錫被貶謫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
劉禹錫自己就多次因詩所累,而白居易卻為自己寫出「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這麼現實的詩,非常感動,也寫了一首酬答詩回贈白居易,這就是著名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一詩。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既然是唱酬,他的這首酬答詩是接過白居易的詩在末尾處有23年的感慨開始的,所以劉禹錫在詩的開頭就接著白居易的「二十三年折太多」往下說「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
這麼一來一往就更顯示出了二人之間推心置腹的真誠和親切的關系。
劉禹錫說自己謫居在巴山楚水這荒涼的地區,算來已經二十三年了。
二十三年:從唐順宗永貞元年劉禹錫被貶,至寶歷二年冬應召至京期間二十三年,劉禹錫遷徙于朗州、連州、夔州、和州等地,這些地方分別四川、湖南、湖北一帶邊遠地帶,所以用巴山楚水來泛指。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接著劉禹錫很自然地發出感慨,一別如斯,恍如隔世,此番回來人事全非,不再是舊日的光景了,許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誦「聞笛賦」表示悼念。
這一聯包含著兩個典故。
聞笛賦對應的西晉向秀的《思舊賦》的典故,向秀的朋友嵇康 、呂安因不滿司馬氏篡權而被殺害。后來,向秀經過嵇康、呂安的舊居,聽到鄰人吹笛,就勾起了對朋友的懷念之情,不禁悲從中來,于是作《思舊賦》。
爛柯人對應的是王質,相傳晉人王質有一天上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就停下觀看。等棋局終了,他一看手中的斧子,斧把居然已經朽爛了,他感到很奇怪,回到村里才知道已經過去了將近百年,它熟悉的人都已經亡故了,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那兩個下棋的童子是仙童。
劉禹錫在這里用這兩個典故,非常耐人尋味,他是來表達自己遭到23年貶謫,孤身歸來后物是人非,恍如隔世,當年參加改革的諸多舊友也已經離世。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這一聯是是廣受歡迎的名句。
劉禹錫用沉舟和病樹來比喻自己,有一分惆悵,卻有九分樂觀,因為在他看來,雖一舟沉沒卻有千帆競發,雖一樹病倒,卻有萬木爭春,雖我一個人遭貶謫,卻有無數年輕人在前進,這也是好事。
白居易的贈詩中有「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這樣兩句,這里其實劉禹錫也是在勸慰自己的朋友白居易不必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憂傷,也是對世事的變遷和仕宦的升沉表現出豁達的襟懷。
由此看出,幾十年的貶謫生活并沒有完全讓劉禹錫的意志消沉,反而對貶謫期間這新人輩出的狀態感到欣慰,這表現出他豁達的胸襟和豪邁的氣概。
同時這兩句詩形象生動,飽含哲理,至今仍然常常被人引用,并賦予它新的意義,說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的客觀規律。
末尾劉禹錫繼續寫「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這兩句非常有溫度的話,這是感謝白居易又是相互勸慰、鼓勵的一句話。
說我今天聽了你為我寫的詩歌,非常感謝您的理解和鼓勵,就借這杯酒來振奮我的精神吧,未來的日子我一定會重拾信心,開始全新的生活。
這首詩讀完,我們感受到劉禹錫那種在逆境當中的堅韌豁達的強大內心,感受到了他對世事變遷和仕宦升沉的樂觀精神,同時也體會到了他對朋友的感恩和相互理解之情。
這首詩每每讀完,都能讓人心振奮,讓無數失意人內心再次充滿希望。如此有藝術感染力的作品,您喜歡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