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渾,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
因詩中多寫水、雨之景,故有「許渾千首濕,杜甫一生愁」之美譽。
這也是對許渾至高的評價,能與「詩圣」杜甫齊名的人,筆力可想而知。
然而,因許渾生在晚唐,朝局動蕩,史料對他的記載并不多。
所以,許多人對許渾的詩作還是很陌生的。
根據現有可查資料,我們能知道的是,他是武周時期宰相許圉師的六世孫,如此說來,他和李白也還是有親戚的。
因為李白「仗劍出蜀」以后不久,就在安陸娶了許圉師的孫女許藍仙。
公元832年,許渾進士及第,受邀入盧鈞幕府,開啟了仕途之路,后先后任當涂、太平令。
大中年間,許渾擢監察御史,但不久后因病辭官,復任后授潤州司馬,遷虞部員外郎,又轉睦、郢二州刺史。
晚年,許渾歸潤州丁卯橋村舍閑居,自編《丁卯集》,故人生「許丁卯」。
許渾一生專攻律體,從不作古體詩,作品以田園、懷古為之,詩風婉麗,追撫山河陳跡,俯仰古今興廢,頗有蒼涼悲慨之致。
他有一些詩,被誤記在了杜牧名下,包括那首著名的《清明》,學術界也有不少人認為,本是許渾之作。
許渾的詩,筆下佳作頗多,諸如在《謝亭送別》中,他寫:
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在《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中,他寫:
紅葉晚蕭蕭,長亭酒一瓢;
在《金陵懷古》他寫:
英雄一去豪華盡,惟有青山似洛中;
而我們今天要讀的這首詩,更是許渾筆下的經典,下面一起欣賞。
- 詩文賞析 -
..
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出自許渾的《咸陽城東樓》
公元849年,許渾任監察御史,赴長安登咸陽古樓觀景,此時李唐王朝已經內憂外患、風雨飄搖,詩人一念感慨,故作此詩。
其實「山雨欲來風滿樓」這句為千古經典,但上一句才更有意境。
注解:
咸陽:秦古都,到了唐代,咸陽城與新都長安隔河相望,其中「咸陽原」尤為著名,又稱「五陵原」。李商隱有詩《登樂游原》,其中「樂游原」和著名的「白鹿原」皆是咸陽名勝;
蒹葭:詩經中有「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之句,所以「蒹葭」是古詩文中的常用詞,然而很多人對「蒹葭」這個詞了解得并不多。
首先蒹葭并不全然是蘆葦,它有特定的生長周期,分為荻和蘆,沒長穗的荻為蒹,初生的蘆葦為葭;
溪云:詩人曾在詩句下有注解,為「南近磻溪,西對慈福寺閣」。
詩文大意可解為:
登高樓望遠,萬里鄉愁從心中油然而起,眼前蘆葦和楊柳叢生,好似江南的汀洲,輕煙籠罩。烏云在溪水邊剛剛浮起,夕陽便已經沉落在閣樓后面,山雨即將到來,滿樓都是風聲瑟瑟;
秦漢宮苑,在此時備顯荒涼,鳥兒落入亂草之中,秋蟬在枯黃的秋葉間鳴叫。往來的過客,切莫追問前朝往事,否則內心會無限傷感,不如就讓這迢迢渭水,默默地向東流去吧!
許渾這首詩,古意幽遠,萬象叢生,下筆渾厚有力,喻指鮮明,深刻體現了詩人心中家國天下的大情懷。
「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
這里的愁為鄉愁,也有對李唐王朝的擔憂,楊柳依依、蒹葭蒼蒼,似江南美景,在此處卻備顯荒涼。
如題所述,詩人登古城遙望新都,懷古之情油然而起,而如今的大唐早已滿目瘡痍。
「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起、沉」兩字用得很妙,呈現了一種動態,整首詩在這里起勢,呼應欲來的山雨,增加了緊迫感。
起落之間,風聲颯颯,從高樓內呼嘯而過,如萬馬千軍。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詩人的目光由遠及近,構架出了一定的空間感,鳥落蟬鳴,黃葉滿林,彰顯了朝代的滄桑感,這里也曾是帝王君臨天下之地,如今卻一片頹敗,很難不叫人傷感。
所以詩人接下來又寫:「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朝代風云變幻,世事如白云蒼狗,一個王朝也不過是歷史的塵埃,回顧往昔徒增惆悵,不如放任江水東流,嘆一息千古風流人物,筆落詩成,贈予后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