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道中國的對聯文化,可謂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國的對聯文化很多人說起源于五代十國,但是實際上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便有對聯的出現,當時的對聯還不叫做對聯,而是叫做「桃符」,而當時的桃符是用來驅邪用的,到了五代十國時期,對聯才真正的用于慶祝喜慶。
而說道對聯真正興盛的時候,那應該是中國的明清時期,明朝的開國皇帝叫做朱元璋,對于對聯是喜愛的很,他即位后沒多久便規定手下的大臣必須在家中貼上對聯,再加上朱元璋最愛干的事情就是微服私訪,有事沒事到手下的大臣家中視察,若是看到好的對聯,估計會龍顏大悅,說不準明天就升官了,若是沒有對聯或是對聯寫的不怎麼樣,那保不準回頭在朝堂之上朱元璋會給這個臣子穿小鞋。
而清朝同樣也有一位喜愛對聯的皇帝,他叫做乾隆,乾隆當然不獨獨偏愛對聯,人家號稱是「十全老人」,何為「十全」那就是啥都會,對聯只不過是乾隆擅長的一個方面之一,還別說,人家乾隆還真的寫過很多有意思的對聯,最為著名的千古絕對莫過于「煙鎖池塘柳」了,這副對聯直至今天,依舊沒有人能夠完美的對出來,可見乾隆的本事有多大。
乾隆也是一個閑不住的主,不同于雍正喜歡微服私訪體察民情,乾隆的出行大多都是在玩樂中渡過,據說有一次乾隆到梁山玩,梁山是哪里,當年宋江起義的地方,《水滸傳》作為元末明初的小說,雖然當時很多人認為是禁書,但是民間依舊流傳起來,乾隆自然也看過這部書,對于里面的梁山好漢也算佩服。
故此到了梁山之后,乾隆有感而發的說了這麼一個上聯,上聯是「智多星偏偏吳用」,當時雖乾隆一起到梁山的紀曉嵐聽到后楞了一下,吳用被稱之為智多星,當時吳用的名字卻是「無用」,說起來實在是比較搞笑。紀曉嵐想了想,對出了這麼一個下聯,下聯是「及時雨恰恰宋江」,意思就是「及時雨恰恰送江」,可謂是對的相當工整了,不知道各位看官又有什麼好的下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