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是個令人向往的朝代,尤其是盛唐時期,各方面都達到了頂峰,包括詩歌文化。生活在唐代的文人,如果你不會寫詩,都不敢說自己讀過書,《全唐詩》中收錄了五萬多首詩歌,詩人的數量超過兩千個,在這些博學多才的詩人當中,詩仙李白知名度最高,詩圣杜甫緊隨其后,詩王白居易位列第三。
除了以上三人之外,還有許多名垂青史的詩人,比如天才詩人王勃、李賀,以山水田園作品而聞名的孟浩然、王維,還有被譽為「小李杜」的李商隱和杜牧等。自古以來,多數才子的人品都不錯,備受世人尊敬,但也有少數例外,才華和人品不成正比。唐代這4位有才無德的詩人,才華讓人望塵莫及,人品卻不值一提。
一、宋之問
宋之問出身于書香門第,父親宋令文博學多才,史書稱他「富文辭,且工書,有力絕人,世稱三絕」。良好的家庭環境,對宋之問產生很大影響,自幼勤奮好學,加上過人的天賦,二十歲就進士及第。武則天在位時期,宋之問憑借滿身才華,以及出眾的外貌,頗受女皇恩寵,但他的人品確實不咋樣,主要表現在兩方面。
首先,宋之問趨炎附勢,為了升職加薪,幾乎不在乎尊嚴。最早依附于武三思、張易之,后來看到太平公主和安樂公主權勢日盛,轉身巴結兩位公主,其行為令人不齒。其次,宋之問親手殺了外甥。劉希夷寫了一首詩,其中兩句為「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就拿讓舅舅宋之問提點意見和建議。
宋之問對這兩句詩贊不絕口,就想據為己有,劉希夷肯定不愿意,結果宋之問不顧及親情,讓仆人把用土袋將外甥活活壓死。宋之問留下的作品不算多,但代表作《渡漢江》頗有名氣:「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二、崔顥
崔顥,十九歲考中進士,憑借一首《黃鶴樓》名滿天下,李白本想在黃鶴樓題詩一首,無意間發現了崔顥的詩,頓時感覺無從下筆。能讓李白自愧不如的詩人,縱觀整個唐代也就是崔顥一人。后來,李白還是不服氣,寫下《登金陵鳳凰台》對標《黃鶴樓》,雖然也稱得上佳作,但還是稍遜一籌。
崔顥的寫詩水平極高,奈何人品有缺陷。據史書記載,他的感情閱歷非常豐富,對待愛情不專一,只要遇到長相出眾的女子,就會想方設法追到手。愛情本無對錯,但崔顥太容易變心,得到之后不會珍惜,沒多久就會把對方拋棄,屬于不負責任的負心漢,也就是現代人所說的渣男。
三、元稹
元稹,聰明過人,年少成名,十七歲進士及第,單憑這一點足以秒殺大部分讀書人。另外,元稹的仕途生涯也不錯,曾擔任過宰相。文學方面,他是一位高產詩人,現存詩八百多首,「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就出自他的筆下。
只可惜,元稹跟崔顥一樣,也是不折不扣的渣男。元稹早年認識一位姓崔的女子,兩人情投意合,很快談起了戀愛。崔氏家庭條件不錯,屬于典型的富家女,但她從不嫌棄窮小子元稹,還資助他讀書。但是,元稹考中進士之后,直接拋棄了崔氏,迎娶豪門出身的韋叢,這種做法確實很不厚道,也成為他一生抹不去的污點。
四、李紳
小學課本上有一首著名唐詩,三歲孩子都會背誦,那就是《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正是李紳所寫,通俗質樸的語言,體現出他對底層百姓的辛苦勞作的同情和憐憫。
誰也沒有想到,如此有同情心的李紳,在入朝為官之后像是變了一個人,逐漸蛻變成腐官酷吏。做淮南節度使期間,對百姓疾苦充耳不聞,生活奢侈無度,吃頓飯就花掉上千貫銅錢,為了納美女阿顏為妾,竟然濫用私刑,把縣尉吳湘處死。
李紳死后,皇帝下令「削紳三官,子孫不得仕」。
除了以上四人,你還知道哪些有才無德的歷史人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