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大唐盛世」不拘一格,海納百川,是古代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時期。
所以至今許多外邦人士,仍稱呼我們為「唐人」。
但實際上,李唐王朝的盛世是非常短暫的,高宗善戰,武后謀權,到了李隆基的時代,吃了前朝的紅利,穩定了40多年后,「安史之亂」就爆發了,之后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國運直線下跌。
盡管盛唐出了李白、杜甫、王維等一些頂尖的大詩人,但若是讓文人選,相信多數人都會選擇生在北宋。
因為,那是一個真正重視文人的年代。
— 不想當皇帝書法家,
不是一個好詩人—
…
今天我們要講的這首詩,出自于宋真宗趙恒。
如果他不是一代帝王,那麼他一定是一個非常出色的書法家、畫家。
他的楷書清新、俊逸、點畫厚重,不失清秀。運筆勁挺無狂野態,很富書卷氣,形意兼得,儒風雅韻,盡脫凡俗。
岳麓書院的牌匾,就是宋真宗的真跡。
此外,宋真宗還擅長音樂和繪畫,是真正的全才,所以他瞧不上「屬辭浮糜」的柳永,畢竟清高是文人的通病,包括宰相晏殊也曾問過柳永:你也填詞嗎?
但不可否認的是,北宋文壇的繁榮,真宗功勞居首,正是他建立了「龍圖閣」藏書,并鼓勵官員進行文學創作,還教授官員書法、繪畫等,才讓北宋有了嶄新的藝術風貌。
并且,北宋是通過科舉選拔人才最多的朝代,這一點唐朝有所不及,而到了明朝就開始考「八股文」了。
所以宋真宗曾寫:
該明圣典通今古,發啟沖年曉典常;
酣醉皮裘思晦跡,行高終自有人知。
一代君主的喜好,自然會成為風向標,故,之后就涌現出了歐陽修、范仲淹、王安石、蘇東坡等一批批大文豪,「唐宋八大家」中,宋人足足占了六席。
而真宗玄孫宋徽宗的「瘦金體」書法,更是千古一絕,所以不得不感嘆,基因真是神奇的東西。
下面,我們就一起欣賞一下真宗的詩作。
- 詩文賞析 -
..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
出自趙恒的《勸學詩》
這首詩,就是真宗為了鼓勵臣民、士子認真讀書而創作的,可謂是經典中的經典,哪怕就是在現代,許多人家的書房里,也會把此詩當警言而掛壁。
詩文大意可解為:
想要過上富裕的生活,不必耕田千傾,只要用心讀書,自然就能讓稻谷滿倉;
想要安穩的生活,不必去蓋高樓大廈,只要刻苦學習,書中就有黃金鑄造的房屋;
出門不要怕結交不到朋友,讀書萬卷后,自然就能遇見知音;
也不要怕成家立業時沒人說媒,書本中藏著冠絕天下的絕色美人;
好男兒若想實現心中的偉大抱負,必須勤學苦讀,寒窗十載必有前途。
值得一說的是,真宗的格局很開闊,對儒釋道三家都很推崇,有文人包容博大的胸懷,這從他的這首《勸學詩》中亦可見。
比如:「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這兩句詩就兼具的儒家和佛家的奧義,房屋千萬座,睡覺只需三尺寬,這是佛家倡導的修行與參悟。而書中有自己想要的榮華富貴,則是典型的儒家思想。
同時,「黃金屋」還有另一層含義,不單單指物欲,還暗指精神上的富足。
但大多數人只知道這兩句詩的后一句,仔細品讀,其實前一句才更經典。
舒適的生活,向來和房屋的大小、奢華程度無關,一切都源于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和追求,當你的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或者某一天「努力賺錢」這件事讓你感到厭煩時,你就會明白,內心的平靜才是最寶貴的。
如同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所講的一樣。
而讀詩,正是開闊心境、跳脫世俗的最好途徑,詩和遠方,是我們一生為之努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