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有一位著名的詩人,戲曲家,名為洪昇,和孔尚任合稱「南洪北孔」,他最著名的代表作是《長生殿》,
故事以唐玄宗和楊貴妃為原型,把他們由相愛到分別,再到死后相見的曲折離奇展現出來。
世人提起洪昇,多半會想到這部傳奇劇作,而本文要介紹的卻是他的一首詩,是洪昇在大雪后即景抒情創作的五律,詩名《雪望》。
雪望
洪昇
寒色孤村暮,悲風四野聞。
溪深難受雪,山凍不流云。
鷗鷺飛難辨,沙汀望莫分。
野橋梅幾樹,并是白紛紛。
這首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應該是洪昇在一個冬天的雪后完成 ,形象生動,新穎別致,全詩沒有一個「冷」字,仔細讀來卻句句寫冷,是描寫雪景的佳作。
寒色孤村暮,悲風四野聞。
首聯交代了看雪的時間地點,一個寒冷的黃昏,在偏遠的小鄉村里,這是一個沒有暖意只有寒意的傍晚,沒有夕陽西下,只有「悲風四野」,眼見得皚皚白雪,耳聽的寒風呼嘯,實在是寒意透骨。
溪深難受雪,山凍不流云。
山村的溪流由于水深,雪落下去就融化了;遠山好像凍住了,山上的流云也凝結不動。
最能體現寒冷的就是這句「山凍不流云」,天上的白云靜止不動是因為天氣嚴寒,被凍結在一起,充滿巧思。
鷗鷺飛難辨,沙汀望莫分。野橋梅幾樹,并是白紛紛。
最后四句在對比中突出雪大,遠遠望去,沙鷗與鷺鷥難以辨認,「汀」與「洲」也不能區分,這一切都是因為被大雪覆蓋,天地之間一片銀白。
橋邊的幾株梅樹,枝頭上也分不清哪是白梅哪是雪。
洪昇出生在名門望族,世代書香之家,卻一生坎坷,屢遭變故,經歷波折,據說他最困難的時候,家里都斷炊了,他不得已賣文為生,為了衣食四處奔波。
正是因為自己體會過貧苦,所以他注意到了民間疾苦,對人民的苦難倍感同情。
我想,正是因為這份悲憫,所以他筆下的雪,沒有像其他文人雅士那樣充滿閑情逸致,而是最現實的寒冷。一個貧寒交迫的茅草屋里,哪有什麼擁爐賞雪的雅趣呢?
康熙四十三年,曹寅在南京演出《長生殿》,洪昇前往觀看,歸途中,在烏鎮因為醉酒落水而去,嗚呼哀哉,時也不幸。